王健和他的奇石
来源:章丘晨刊 记者姜萌 摄□本报记者 姜萌 通讯员 赵福明 有人爱收集邮票,有人爱收集模型,今年49岁的章丘市民王健却爱好收集石头。王健收集的石头并非价值不菲的奇珍异石,也不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而是他10余年间走遍章丘的山山水水仔细“搜索”而来。王健收集的石头或像蔬菜、或像小动物,极具生活气息。 对于王健来说,石头是历史的沉淀,他收集石头不为卖钱也不为送人,只为了自己的这份痴爱,用他的话说就是“宁可送儿子也不送石头”。王健称,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个奇石展览会,让更多人通过石头热爱章丘的山水。 小石头里有大历史 王健家的客厅里有两个格子柜,全都被他放满了形态和大小各异的石头。除此之外,王健在书房和卧室内也专门开辟出一小片天地摆放石头,每块石头上他都贴了一个标签,标签上写着他为石头起的名字。记者观察发现,这些浑然天成的石头栩栩如生,或像四蹄站立的小狗,或像娇艳盛开的花朵,有的甚至呈现出逼真的人形。 王健告诉记者,他从2000年开始收集石头,如今已经有10多年的收集史,“第一块收集的石头是在我居住的小区附近发现的,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王健称,他在荒地上发现了一块石头长得像个乌龟,“这么多石头,偏偏它和其他石头长得不一样,还正好让我一眼看到,我感到很神奇。” 王健爱上了收集石头。他说,他在收集石头过程中逐渐觉得石头能诉说历史和文化,收集石头就是了解章丘的历史。 踏遍章丘山水 为了收集石头,王健特意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到周末,他就自己骑着摩托车游走在章丘的山水之间,只要看到感兴趣的石头就马上停下来。王健称,收集石头不能开车,因为车速太快,很有可能会和“有缘的石头”擦身而过,而且他为了寻找石头经常“不走寻常路”,山路和河流溪边,这些地方车都很难到达。 王健认为,山水间沉淀了历史,去这些地方肯定会有收获。10多年近300块石头的事实证明了王健的观点。绣源河、南部山区这些地方无数次留下了王健的身影,“我自己都数不清楚去过多少次了,光在绣源河找到的石头就有10多块。”“我和这些石头有缘分,我们之间有默契。”说这句话时,王健显得自信且骄傲。他告诉记者,哪怕这块石头大部分被沙土或淤泥掩盖,只要露出一点,他就绝对不会错过。去年春天,他在南部山区收集石头时,发现了一块黄黑相间的石头很是独特,石头的大部分都埋在了土里,看不清样子,王健坚持徒手将其挖出,由于石头埋得极深,他整整挖了一个多小时才将其挖出。看到石头全貌后,王健眼前一亮,“这块石头简直就是一座送子观音。”王建称,在他收集石头的过程中,这样的惊喜经常会遇到。 最危险的经历最难忘 与记者谈起自己的收集史,王健一直很激动。说到动情处,他几次起身拿出石头向记者展示,并详细诉说着他和每一块石头的故事。 10多年的收集经历,王健历历在目。但是,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去年夏天在埠村的月宫河收集到的一块石头。记者看到,这块石头白黄相间,颜色鲜艳且栩栩如生,极像一棵生长旺盛的白菜,王健给它取名为“玉白菜”。他告诉记者,去年夏天他去月宫河,正赶上垛庄水库向下游河流放水,当时水流湍急,不停地有石头从上游滚下来。但爱石如痴的王健顾不上危险,他卷起裤腿跳到几乎齐腰深的水中,在众多石头中寻找着“有缘石”。就在这时,这块“玉白菜”顺流而下,在它将要被冲走的瞬间,王建及时抓住了它。 等回到岸边,从得到奇石的欣喜中回过神来,王健才发现双腿已被不断滚落的石头砸得通红,有些地方还受了伤,“这块石头实在来之不易,所以我最喜欢它。”为了纪念自己“不畏艰辛”的收集史,王健将这块“玉白菜”放在床边,以便每天都能看到。 最大愿望是开奇石展览 对“爱石如痴”这个形容,王建本人并不反感。他告诉记者,他对石头的喜爱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有很多朋友看上我的石头,我都不舍得给。我跟他们说,我宁可给你儿子,也不能给你石头。” 对于王健的说法,他今年22岁的儿子王鹏一笑置之。他告诉记者,从小到大,与父亲有关的记忆大部分都与石头有关。他不仅知道父亲对石头的感情,还知道每块石头的分量,“每次他把石头运回来,都要叫我帮他搬到楼上来,我早就习惯了。” 王健告诉记者,他的石头不卖不赠,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开一个奇石展览会,他会将这十几年的收集品分门别类,通过石头让章丘市民了解章丘的山水、历史和文化。 王健称,收集石头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各地多旅游,但他仍想在章丘多跑几年,“我觉得章丘还有好多好石头没被发现呢,我有信心能找到更多更好的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