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624|回复: 0

奇石欣赏的那些心理进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8 10: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对于西方人偏爱结晶石与化石而言,中国人偏爱赏玩造型石与画面石。本文以造型石与画面石为研究对象,探析奇石欣赏的心理进程。




一、奇石的“三象”




    这里所说的“三象”是指按“像不像”划分,可将视觉艺术对象分为具象、意象、抽象三类。具象指造型或图案与某物象很相像,读者能一眼看出物象内容;意象指造型或图案与某物象约略相像,在似与不似之间,通过意会(往往借助命题)而感悟形象;抽象指造型或纹样不像任何具体的物象,但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能给予人较强的审美愉悦。奇石虽不是艺术品,但作为审美对象,与艺术品一样能给予欣赏者审美愉悦。作为“准艺术品”或“天然艺术品”,造型石与画面石也都可以分为具象、意象、抽象三类,三类奇石各有各的意趣和审美取向。“三象”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例如意象石,可能偏向具象或偏向抽象。








二、奇石欣赏的心理进程




根据笔者的观察与思考,奇石观赏的心理进程大体有三个层次:外观(感受外观特征)——内容与形式(识读内涵和形式美)——意蕴(感悟意蕴并产生审美愉悦)。




人们欣赏奇石时,第一眼捕捉到的信息是奇石外观的自然属性,主要包括体量、形状、颜色、质地、纹理。这些外观特征要素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感受奇石的自然属性是奇石欣赏心理进程中的第一层次。在这一层次中,观者只认识是“怎样的石头”,并未超越石头之外的关联。这一层次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低水平的观赏者往往止于第一层次,并不产生特别的联想。例如,一方不错的画面石,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画面内容,有的人却始终“视而不见”。




奇石欣赏心理进程的第二层次是识读奇石的内涵与形式美,即通常所说的“读石”,简单地说就是要判断“像什么?”和“怎么样?”。奇石并非艺术品,原本不存在内涵,是人们将石头视为“类艺术品”而赋予石头内涵。对于具象石或意象石而言,读石首先是解决(造型或图案)像什么?能诠释怎样的主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联想,而读石水平的高低与读者的知识储备直接相关。判断“怎么样?”就是领悟好不好和美不美,须借助形式美法则。对于抽象石而言,不存在像不像的问题,读石即是对奇石(形状或图案)的审美价值作出判断。如果说第一层次所看到的感性质料属于“直观形式”,那么第二层次领悟感性质料的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美学特征就属于“抽象形式”,对于它的鉴赏需要一定的审美经验基础。具备高水平审美眼光的读者,能以一种直觉准确而快速地评判奇石之美。




在赏石的第二层次中,人们欣赏到的东西并非石头的本身,而是石头之外的“虚象”(画面石的“图案”和造型石的“造型”),这种虚象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特有的精神产品。从第一层次的“认识石头”到第二层次的“感悟虚象”,即是由物质到精神的升华过程,是奇石审美走向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奇石欣赏心理进程的第三层次是感悟意蕴并产生审美愉悦,这是奇石审美的高级阶段。这里所说的意蕴包括内涵、韵味、情调、境界等。意蕴是奇石的特质与人的审美活动相契合而产生的结果。观者只有领悟到奇石(虚象)的意蕴才能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皮亚杰的运动认识论可以解释奇石欣赏获得审美愉悦的原因:观赏者心中预存有许多图像,当奇石的形象(造型或图案的虚象)与观赏者心中既有的图像相吻合时,即被观者所接受,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一过程称之为“同化”。当奇石的形象与观者心中的图像不吻合时,会产生排斥感。随着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审美实践经验的积累,观者心中储存的图像会越来越丰富,可能会通过“顺应”来接纳原先被排斥的东西,因此奇石鉴赏水平随着审美经验的积累呈螺旋式上升。




一般地说,奇石欣赏从第一层次到第三层次的进程越顺畅快捷,说明赏石水平越高。虽然赏石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但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并善于理性思考的赏石者,对奇石艺术价值的判断更为准确。




三、意蕴感人的几种情形




奇石最终能打动观者的是意蕴,那么,意蕴如何令观赏者产生审美愉悦?获得审美愉悦有几种情形?以下例子虽不能盖全,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风景的意境




    风景类画面石,能打动观赏者的是风景之美或意境之美。观者之所以能感受风景及其意境之美,是基于对真实风景美的判断经验,这种经验往往是不自觉的,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并不影响观者审美的准确性。譬如,你能感受黄山松的姿态美,也能感受云雾半掩之山富于意境之美,却道不清个中缘由。如果说松树姿态之美可以从形式美法则的角度作理论梳理,那么景物的意境之美则源于联想中的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云霓烟岚无不关涉人的生活与情绪,当再现这种“虚象”时,作为旁观者的读者,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虚象”之中,成为“景中人”,感受其中的氛围。笔者收藏的一方长江石《芦荡月色》,月色中依稀可见湖面的反光和芦苇丛中的一只小船,朦胧的景象很有意境,给予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船上有人吗?远处还有船只吗?芦苇丛中正发生什么故事?我处在其中能有怎样的体验?此时如能聆听刘天华二胡曲《月夜》该有多么美妙啊?……于是心弦被拨动,产生情感的涟漪——这便是意境之美被感知而产生审美愉悦的过程。








2.感人的故事




中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寓言、故事、传说等,许多典故蕴藏深邃的道理。画面石中,往往有富于情节的画面与某一主题的故事相契合,于是在读石中有所感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例如,台湾林同滨先生收藏的一方长江石《东郭先生与狼》,画面情节是一只恶狼与一位先生对峙。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险遭厄运。这一故事告诫我们不要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要提防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中山狼”。这种启迪意义便是观者获得审美满足的原因。








3.吉祥的寓意




中国人对于艺术表现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观念意识,喜欢美好的画面、吉祥的主题、隽永的意味、欢快的内容。崇尚吉祥表现在民间美术创作往往赋予许多素材吉祥的寓意,例如,喜鹊代表喜事、葫芦代表福禄、石榴象征多子、荷花象征和合与和美等等。荷花还因周敦颐的《爱莲说》和佛教故事而广受推崇。奇石若能体现这样的主题,无疑能令藏家欣喜万分。笔者收藏的一方长江石,画面左上是一柄荷叶,右下是立于草上的一只喜鹊。从花鸟画角度看,可命名为《荷盖荫雀图》;如果从吉祥寓意的角度考虑,命名《和合之喜》为好。




4.唯美的形式




    抽象石没有主题内容,能抢人眼球靠的是唯美的形式,即体现奇石美的感性质料的组合符合形式美法则。富有审美经验的赏石者,能顺畅地领会奇石的形式美感,获得审美愉悦。笔者收藏的一方长江绿泥石,造型介于抽象与意象之间。从抽象角度看,此石造型简洁,起伏圆润,外廓线圆滑流畅,石肤细腻,具有青铜般的色泽,风格内敛圆融,极富雕塑感,就像一件抽象派青铜雕塑作品。此石也可以从意象的角度欣赏:约略似一位面朝右而坐,正进入梦乡的少女。她低垂着头,秀发披肩;头、长发、右臂、右腿连成一体,呈“C”形凸起;右下角凸起部分是少女的左腿,因此命名为《梦》。








5.浓郁的趣味




有的奇石以趣味见长,让人粲然一笑,烦恼顿消。笔者藏有一方长江画面石,虽然图案装饰感不强,却有着漫画般的讽刺意味。画中左边好似尚未完工的壁画,画的是马的后半身,马屁赫然。有趣的是右边有人将脸面凑近马屁股,似嗅似看,神态惟妙惟肖,以“马屁精”命名极为贴切。这也是以点题“救活”画面石的典型例子。




四、奇石欣赏心理进程实例分析




现以石友的一方黄蜡石为例,分析奇石欣赏的心理进程。




第一层次。不管有否赏石经验,第一眼扫去,我们看到的只是石头的大小(柚子般大小)、形状(偏圆的外形)、颜色(黄多白少)、质感(腊石的质地),这些都是石头的自然属性,这些属性使我们认识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第二层次。有一定赏石经验的观赏者,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能借助石头的自然属性,看到石头之外的“虚象”,即看出“像什么”:光头、白眉、黄袍、右手似握袋披于右肩——就像一个云游的老僧形象。那么造型“怎么样呢”?,显然人物偏圆、偏矮、手脚不明显。这种造型好不好?美不美?这就要调动观者的知识储备和审美经验来作评判了。从造型上看,有简约与夸张的特征,让人联想到具有省略与夸张韵味的雕塑作品;从头白衣黄的颜色上看,又像寿山石的巧雕作品;从细部特征看:愁眉紧锁。那么,为什么而愁?能诠释怎样的主题?笔者最后品出的主题是《慈悲为怀》。




    第三层次。此石有何意蕴?妙在哪里?笔者曾在赏析文中赋诗诠释命题:“信是慈怀具大悲,云游老衲锁愁眉。萍踪处处皆苦海,广筏何时可渡离?”。并分析此石奇妙有三:其一,头身双色,造型详略有别,巧于对比;其二,富于美感的夸张造型,生动有趣,颇具惠山泥人的韵味;其三,两道八字眉是该石的“点睛之笔”,令“作品”形神兼备,大大地提高了奇石的可读性。领悟到此石的意蕴和妙趣,于是被它感动,获得审美愉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邮箱:89409@qq.com|电话:13707107108|法律声明|【石展网】 ( 鄂ICP备09021864号-1 )

GMT+8, 2024-12-27 09:34 , Processed in 0.0846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