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697|回复: 0

灵璧石的真假界定及其时代特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5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宝藏》杂志2009年11期刊登了笔者的《灵璧石四招定真假》一文。此文曾被清华大学教授温庆博引用到中国观赏石协会鉴评师培训班的教学中,后不断有杂志和媒体转载,也有将其更名为《灵璧石的真伪辨别》发表的,收到了良好的反应。






随着赏石文化的不断提升,赏石人的审美和素养也与“石”俱进。首先表现在对石头的处理手段上不断更新,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征。最近5年,灵璧石界出现了一个极端现象——无论水平多高的玩家,好石头到手后,多会不惜重金打造底座,然后“供奉”。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石头上的泥巴不敢洗,灰不敢刷,石根后面巨大的疙瘩动也不敢动。


这个现象显然是与赏石文化的发展背道而驰的,笔者为此走访了很多灵璧石界的名家、资深玩家。巩杰曾说“这就好比美女全身上下穿着漂亮的衣服,却唯独不洗脸”。这种不敢“洗脸”的现象到底为什么?


追问之下,大家苦笑“不敢啊”,害怕被人说假,解释不清。原来好石头、真石头被一些冒充内行的人质疑的事早已屡见不鲜。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解释不清呢?这些说别人石头假的人难道可以指鹿为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随便说假也不需要证据吗?是真的为什么要怕别人说假呢?一旦被人说假,有没有权威机构来评判,谁来评判,又拿什么标准来评判呢?


就以上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灵璧石原石处理的几个阶段


灵璧石的赏玩在原石处理手段上经历了几个阶段。我们注意到在宋代和明清时期赏玩灵璧石是比较“宽松”的,可以打磨,也可以钻洞。


宋代杜绾《云林石谱》上卷《灵璧石》篇:“若欲成云、气、日、月、佛像,及状四时之景,须籍斧凿,修治磨砺,以全其美。大抵只一两面,或三四面,若四面全者,百无一二。若有得四面者,多是石砬石尖,择其奇巧处镌取,治其底。”


徐文强《古代赏石与古典赏石的区别与特点》和雷敬敷《历代石谱文献所反映的古代赏石文化活动的特色》《石非石|谈古说今之灵璧古石有故事》等文章都谈到了古石的修治。




宁寿宫花园赏石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石市兴起灵璧石赏石热潮,灵璧石的处理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上海人首先到灵璧县渔沟镇寻找灵璧石,由此拉开了近代灵璧石的赏玩热潮。这一时期灵璧石的处理上基本是没有什么工艺的,但灵璧石的石背是允许进行减肥、瘦身的,甚至还有的进行了切底。背后的砂浆硬疙瘩常常处理得干干净净的,甚至有的齐刷刷的切平。笔者收藏的纹石里就有那个年代齐刷刷切了底的。这个时期的灵璧石如出现这情况就如同宋明清古石,不要误以为在造假,它与造假有本质区别。




作者早期切底灵璧石


(二)20世纪90年代,灵璧石的处理既不切底,也不减肥了,此时用盐酸浸泡,以达到快速清除表面灰垢的目的,缺点是黑石头被处理的整体都如墨染一般,失去了纹理美和层次感,灵璧彩石至今仍保留这个处理传统,因为彩石经过稀盐酸的处理能够提色,使得红的更红,绿的更绿。这个时期的灵璧石用酸洗不是造假。


(三)2000年以后,因为造假作伪的灵璧石经过钻洞打磨等工序后再经过酸浸泡,颜色变得一致,给外行识别灵璧石真假带来了困扰。为避免被人质疑说不清楚,于是灵璧人发明了一种不用酸洗的处理方法:先用钢丝刷刷净灰垢,再用砂纸轻轻打磨,然后带灰轻轻上蜡。这样该黑的地方黑,纹理和沟壑部分发灰白,色调对比鲜明,十分悦目,一时间成为了灵璧石处理方法的主流。


(四)2010年前后,灵璧石表面处理出现了极端化倾向,石头表皮被打磨的面目全非,很多被磨去了石肤,光溜溜的跟镜面一般,上蜡之后滑溜溜的。此时造假之风再次跟上了灵璧石处理手段的变化,很多假造型的灵璧石也被打磨的水润光滑。这又一次给外行人带来了困惑。


(五)近几年,人们对灵璧石原石不洗不刷,几乎保留原貌。








如何界定灵璧石的真假


笔者认为,除了要认识不同时代灵璧石的处理手段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对其真假界定。






石头本没有真假,动手也无关乎真假,和田玉不雕刻吗?为什么到了观赏石就不能雕呢?


随着资源的枯竭,档次低的观赏石完全可以用来做工艺品的原材料,我认为不仅可以雕,还要鼓励这些工艺师好好的雕,为观赏石的突围找到另外一条路,为实现观赏石产业化发展做基础。


所以我们首先要给予真假一个界定。笔者以为,只要不是有意识地改变灵璧石的自然外形和色泽,并尽可能地保持其自然属性,就不算造假。但如果有意识地改变灵璧石的自然外形和色泽,并明确是作为工艺品,而非原石,进行销售的话,也不算造假。


按照这样界定的话,灵璧石的处理手段,甚至是观赏石的处理手段,就需要把握一个尺度。这个尺度的把握原则就是“不是有意识地改变自然外形和色泽,并尽可能地保持自然属性”。


比如切底,我们欣赏的是其上部分的造型,或者如大理石、清江石等打磨出来的画面石,我们欣赏的是其自然画面的部分,但如非要追究其是人工打磨的,指其是造假的话,显然是迂腐的;再比如灵璧石的石背的瘦身、减肥,我们欣赏的其没有任何人工造型的前半部分,那又何尝不可呢?这也是早期在灵璧石的处理上容忍切底和减肥的原因。


至于打磨程度的界定,笔者认为仍然是“不是有意识地改变自然外形和色泽,并尽可能地保持自然属性为真,否则为假”。也就是说,是为了更好的展现灵璧石的美(请注意“为了更好的展现灵璧石的美”这个出发点很重要),轻轻地适度打磨,不伤到灵璧石的原皮原纹,就不应该被视为造假。而伤到石皮,甚至有伤到骨头伤到肉的感觉,那违背了自然美的原则,即使不被界定为造假,但伤皮露骨头露肉的灵璧石也不能再称为原石,收藏价值也将随之大打折扣。


按照这个界定,灵璧石上鞋油、染色等当然是属于造假。





石头被质疑说不清楚导致人心倒了


说点题外话,2007年1月4日,66岁的徐寿兰向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彭宇将其撞倒在地致其受伤为由,索赔13.6万余元。彭宇则称自己好心帮助那位老太太,将她扶起送去医院,却反被诬。案件被媒体曝光后,迅速成为热议的网上话题,一些网友表示相信并支持彭宇,并感慨现在好人不好做。同时,对于遇到老人摔倒是否应上前救助,展开了激烈辩论,这一案件被网友称为“南京彭宇案”。


很多好石头被质疑后说不清楚,以至于灵璧石界出现泥巴都不敢洗的现象,并且影响还在继续发酵。这就像南京彭宇案后出现“老人倒地不敢扶”的社会现象一样。这种阴影已经埋进人心,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


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的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强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同时着重指出“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强调“文艺要塑造人心”。


灵璧石界的资深藏家都不敢洗泥巴,这说明玩石人的人心已经倒了,我们自己的人心都已经倒了,观赏石进入主流还有希望吗?怎么才能让圈外的人产生信任感呢?谁来扶起这倒了的人心?按照习近平的讲话精神,这“人心该怎么塑造”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邮箱:89409@qq.com|电话:13707107108|法律声明|【石展网】 ( 鄂ICP备09021864号-1 )

GMT+8, 2024-12-26 09:11 , Processed in 0.10832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