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名:《足迹》,反面也可叫《五指山》
石种:水冲木化石
尺寸:32x16x31 CM
重量:19.52公斤
石头传奇 水冲木化石专卖 13065807009 15345748555 QQ:2455821198 赏玩水冲硅化木,应颠覆传统的瘦皱漏透赏石观,从质形纹色韵诸方面去深入解读。 质:玉质化水冲硅化木,质地缜密,硅化如玉,敲之金声,视之玉洁,抚之冰清。坚而润,润而凝,凝而韧的品性,是上品硅化木所必需之因,燧石质硅化木其质比之玉化的略逊,虽没玉化的内蕴,但其不够纯净的内质,会呈现出人不意的形态。仿山若涯,似人若兽,奇形怪状,妙趣横生。虽然质地缜密的硅化木不易在形上出姿出态而尽善尽美,但若能状物凝形则更留人想像韵趣。质与形于石玩状态始终是一矛盾体,故对水冲硅化木的审美不应苛求。质逊者赏形,形虚者赏色,色素者赏纹...质为上形而下,质形皆备则妙物。此所谓以赏玉的理念玩石也。 形:从目前出水的情况,水冲硅化木呈圆浑禅石类的较多,虽没有山石的大起大落,大开大阖,却不失禅石的圆满择偈,岸然道貌。成形动物器皿的已属难能可贵,审美尽须顾神似而不苟形如,应颠覆传统的瘦皱漏透,似木非木,形态为先的赏石审美习惯,充分展开审美者的经验,学识,阅历,透过外质赏其内蕴,索形求神,以神唤气,以似是而非而观变异无穷,由混混沌沌达成人石相溶,使玩赏者仿佛进入天炎地黄宇宙洪荒的混沌之境,与超越几千万年的时空对话,从而升华到清净空灵的悠闲境界。 纹:纹是石品的外在肌理。水冲硅化木之纹,或细腻,或粗犷。细腻的若游丝,丝丝缕缕,若隐若现,粗犷的似大漠,层层叠叠,苍茫凄美。犹其那些上品的水冲硅化木,如傲骨欺风的铮铮之材,纹与形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灵与肉几朝几夕完美融通。嶙峋的沟壑和温柔的肌理变幻莫测,古朴沉静的纹理以柔蕴刚,让人感慨它的傲然伟岸,如生命中有永恒不息的精气神韵。传统赏石所有的水波纹,鸡足纹,虎捺纹,指甲纹,胡桃纹芝麻纹...水冲硅化木中比比皆是。超凡脱俗的意趣朴拙,空灵生动的疏密虚实,有似逸笔草草意随所适,气韵因之而生,情思由此而发,仿佛引人仰慕古贤高风,追思远逝的情怀。 色:因纹入色,由色见情。人们好色,大多喜于色彩鲜艳明丽,偏爱色的纯净或丰富,尤其是大红大绿,受之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人倍加珍爱。品石审美也情钟于多姿多彩,纯红纯绿属难能可贵,但色彩巧妙的更是妙趣横生。水冲硅化木石所呈现的浓墨、重彩、淡写、轻描。或大块涂抹,或淡泼挥洒,或华滋点苔,或惜墨如金。风生方可谈笑,云散何必烟消,明心见性,厚积薄发,返璞归真,有如足赤金黄,有如朝曙晚霞,千载难逢的眩目重光,水洗浪淘后的纯净质地,向世人昭示着旷世绝妙的曾经辉煌。 韵:悠悠万物,有韵更味,韵是质色形纹的艺术结合所蕴含着的意味,品石即品味,有意味深长一说,韵字只可意会而不易言传,它只是从品石中能慢慢回味出的一种感悟感受感动,它与玩赏者的个性修养学识阅历关系密不可分,所谓玩石修心悟石养性。水冲硅化木的韵味更含蓄更隐晦更充满岁月风霜之感。览水冲硅化木其质形纹色,仿佛信马由缰,朴陋荒率,多能圆圆浑浑,意随所适。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其风神意韵,出乎人意。随波逐流的水冲,造就随时应有的安顿,相生相发的磨砺,予人以骤遇异石之感叹。倘若仔细品酌其风神意韵,则因其内藏致清玉洁而意味深厚,显得韵致高洁气象古穆,恬静朴陋出形出色。华之外观者可博时誉,质之中藏者但叩赏音,这种“与古为新”不失真宰的内质蕴藏,当不会让人等闲视之。 赏玩水冲硅化木,迷茫古韵的可以闲情逸致,追随时尚的不失于唯美“盲从”,目不暇接的可以共视其妙。情钟物外钟情物,石爱人间爱石人,诚如前贤所说“须入得其内,又出得其外。能入故有深情,能出故有高致”,它可向知音娓娓诉说俊丽苍桑,也表述着曾经风骚的淋漓达练。如果说石玩有含蓄矜恃,有成熟老道,有美艳可人,那么,水冲硅化木则是诸美皆备且褪去了浮华世故而充满了圆满豁达率真稳健的阳刚之秀。 水冲硅化木是石界新宠,虽片掌之大能容万物之象,而一拳之小犹藏众壑之奇,因其日渐“式”微更显收藏价值。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不必另类,只需入眼。虽然从印尼缅甸进口了大量的硅化木,但就本土水冲石的精致而言,是它山之石远远无可比较的,相信随着资源的枯竭产出日稀,随着其审美价值的发掘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收藏群体将迅速崛起扩大。 松化石(木化石,硅化木)的传说 古代拔野古康干河投松化石,是一则流传最早、最广的传说。据北宋欧阳修、宋祁主持编纂《新唐书》记载:“拔野古一曰拔野固,或为拔曳古,漫散碛北,地千里,直仆骨东,邻于靺鞨。……有川曰康干河,断松投之,三年辄化为石,色苍致,然节理犹在,世谓康干石者。”古代“投松化石”和以“康干”指代松石皆源于此典。拔野固,北方铁勒诸部之一,在克鲁伦、海拉尔两河北境,地近黑龙江。神秘的康干河从此成为中国松石文化在北方的重要发源地。
在浙江永康,松化石自唐朝起就闻名于世。据历代《永康县志》“古迹”、“寺观”、“仙释”等篇目记载,相传此地有千年老松,欲化龙升天。唐建中六年八月十五日,著名道士马自然自桐霍山回永康城外延真观,指着庭前古松曰:“此松已三千年矣,不能化龙,当化为石。”言毕,顿时风雷大作,古松震作数段,皆成石。忽有一石拔地而起,高六七尺,大逾合围,隐隐有松鳞,以手触之,石磊磊有声,有意推之,石乃牢不可动。宋嘉泰间,于旁立亭,名曰松石馆,后屡废屡建,成 “永成八景”之一,称为“松石招云”。清王喆山《松化石》诗云:“前身夭矫似龙形,一作云根唤不醒。应有仙人来指汝,化为灵物上青冥。”古代“指松化石” 和“降龙木”的典故就出于此。浙江永康由此成为中国松石文化在南方的重要发源地。
还有一则关于岳飞“精忠柏”的传说,更具人文意义。在杭州岳王庙,忠烈祠西南有一依墙而筑的“精忠柏亭”,亭内陈列八段木化石,此即传说中的“精忠柏”。相传,南宋大理寺监狱内风波亭畔有一棵古柏,在岳飞蒙冤遇难之日突然天地不平,木化为石,坚如铁石,僵立不仆。人们认为这是岳飞“尽忠报国”精神和贤贞不屈民族气节的象征,故称之为“精忠柏”。传说,这棵古柏后来毁于兵火。清同治年间,司狱吴廷康在南宋大理寺狱址附近土中挖掘到几段已毁的精忠柏,将它们搬到众安桥岳庙,垒土为台,置精忠柏于其上,并亲绘精忠柏图,立碑纪异。1922年,浙江布政使王丰镐将这几棵精忠柏从众安桥岳庙移到岳王庙今址,并建精忠柏亭。千百年来,人们崇敬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以此来纪念岳飞。“精忠柏”的传说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
[url=]商品详细图片[/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