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日前,一群土生土长的奇石爱好者在宜春市一家大型超市办了一个小小的奇石展览,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赏与交易。据了解,这场仅有100副作品的奇石展,却产生了数十万元的交易额,有的单笔交易在3万元。这些靠着赣西袁河流域盛产黄蜡石淘“金”的玩家中也不乏农民、下岗工人等草根群体。10日,记者走进这个人群,探寻到他们从淘石中收获的快乐与财富。
从淘石中收获快乐
形如松涛黄蜡奇石 外出打工不如河里捡石 走进位于宜春市区的步步高超市,一楼卖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景况。一边是冷冷清清,鲜有人问津的黄金店,一边是观赏与交易火爆的奇石展。“黄金越跌越没人买,还不如买块好看的石头带回家”,这是记者听到几位在展台前选购奇石者的见解。 “我这次拿了一块名为‘多子多福’的奇石展出,有人还了8000元的价也没卖,至少达到1万元才会出手。”现场参展的姜先生说,这次展出的作品有100件。但拿来参展的还不是最好的,有的主人藏有更好的宝贝,留着等待更好的时机。 记者发现这些展出的奇石有的奇石直接标出了交易价格,其中一块名为“冰花”、带着漂亮竹叶纹的黄蜡石标价10万元。据主人称,价格在上万的奇石都不愁没人买,才几天的展出交易额就达到十几万元。 农家汉淘石养活一家人 袁河的石头能赚钱,连在市区一些从事蔬菜零售的菜农都知晓,他们也都纷纷做起了捡石头兼职。在袁河边玩石头的人群中,有一名入行较早的农民李良东,他原是袁河边上的洪江乡唐家山村一名村小组长,看到奇石行情见涨,干脆辞去“官”职,借了3万元本钱干起了淘石生意。如今,他石艺与根艺两项资产发展到上百万。 今年52岁的周传根,用6年时间完成了从种田到年赚十几万的奇石玩家的转变。他告诉记者,一次回家扫墓发现袁河水库边一块很好看的石头,听人说可以卖钱,结果一下就卖了600元。此后,他放弃高档酒店请他当按摩师的工作,租店当起了奇石店老板。开始,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他对奇石的鉴赏与交易一窍不通,后来跟着行家潜心钻研,如今成了圈里小有知名度的玩家,一年至少有十几万的纯收入,养活一家五口没问题。 工薪族玩石头图快乐 记者了解到,在袁河宜春段玩奇石的群体中,还有少部分为有公职的工薪族,他们中因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更崇尚的是在淘石中带来的健康和艺术熏陶带来的快乐。 年过50的肖家驹,是一名公务员,记者在他的藏室里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珍藏品。“我有工资吃饭,不以此谋生,每次到河里去淘宝,当作一种全身心的锻炼。如果捡到喜欢的石头,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在交店租、制作底托等需要费用下,以石养石拿几副作品去卖,其余都珍藏着。”面对耗费了6年时间淘到的500多件藏品,他满心欢欣地告诉记者,淘石的过程是在大自然中发现美,发现艺术的过程。每次淘到珍爱的石头,哪怕是累得跌在地也是一种累并快乐着的享受。他最大心愿就是将来建一个奇石博物馆,让世人能永久地欣赏到石文化艺术。 珍惜资源亟待产业化引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袁河宜春段的淘石风生水起,但也存在资源利用与产业化规范引导问题。对此,该市根石艺美术学会会长汤小鹏告诉记者,现在河段每天都有几百人在河里淘“金”,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面对越来越多的淘石人群与资源越来越萎缩的矛盾,将来“僧多粥少”的无序竞争局面会难以控制。到目前,宜春还没有一个规范的根石艺术与交易平台。就此事,他曾向市政府建议组建一个规范的市场,对目前这种半集中半零散的交易市场进行整合,形成资源集中、交易平台规范、人员优胜劣汰的产业化链条,把市场做大做强,每年的地方“两会”也多次提到此事,至今却没有进展。 ■信息日报记者陈国菊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