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枚和田玉坠背后的故事
市民王先生家有一枚和田玉坠,保存多年。“这是我爷爷当年用一袋粮食换的,在他有生之年,他经常跟我们唠叨,也不知道玉坠当年的主人,现在过的怎么样了。”
王先生家的这枚玉坠为圆形,并不大,直径约有五六厘米,上面雕刻着螭龙和如意纹,白色的玉底受到岁月的磨砺,有一些小小的裂纹。“小时候安的灯都是那种拉灯绳,我们就把它当成灯绳坠儿,拴在上面,这样即使天黑了,进屋子里一划拉,就能摸到灯绳。”王先生说,可不要小看了这枚玉坠,这个玉坠可有不少的年头,因为爷爷在世的时候,每次摸着这枚玉坠,总会给他们讲述一个心酸的故事。
王先生祖籍山东,早年爷爷和奶奶为了讨口饭吃,就背井离乡来到了北京。一开始,夫妻俩在肉铺摊子帮佣,起早贪黑的。后来当他们有了一点积蓄后,看到卖东西的收入还不错,就在琉璃厂附近摆起了地摊,倒腾军牌一类的小物件。那个时候,摆地摊的营生赚不了多少钱,但凑合着也能温饱。王先生听爷爷说,那个年代,穷人之间互相帮忙的事儿不少,但并不是像现在这样谁家有困难就给点钱。“那个时候,穷人间互相帮忙就是拿粮食换东西。”王先生说,听爷爷讲,有一年的冬天,生意不太景气,到了下午太阳落山那会儿,爷爷的摊位也没有人来光顾,他就用一个军牌和别人换了一袋粮食。“爷爷给我讲的时候,他说自己很喜欢那块军牌,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是不肯出手的。”但是为了养活家里的六个孩子,爷爷还是忍痛将军牌换了粮食。
就这样,王先生的爷爷拎着装有粮食的布口袋往家走。快到家门口的时候,突然有一位带着小孩的妇女凑上近前。娘俩的衣服很单薄,小孩看上去有六七岁的样子,冻得瑟瑟发抖,看上去十分可怜。就在犹豫的时候,那名妇女开口了,她想跟王先生的爷爷讨口吃的,因为自己已经五六天没有吃东西了。看着身旁冻得一个劲儿打冷战的小孩,爷爷动了恻隐之心。他将一口袋粮食塞进了这名妇女手中。就在爷爷转身要走的时候,这名妇女急忙上前,往爷爷的手里塞了一枚玉坠,爷爷想拒绝,但想了想还是收下了。就这样怀着惴惴不安的心,爷爷回到了家里。当奶奶看到两手空空的爷爷后,一切都明白了。
“听爷爷说,奶奶对他把粮食换给别人的事儿特别生气,因为自己家里也是断炊好几天了。”拌了几句嘴后,大家就把这件事遗忘了。后来,王先生无意中发现了这枚被当作灯绳坠的玉坠,这才了解了当年的故事。
来源: 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李环宇
文物专家点评
本件作品由北京市文物公司专家刘国跃先生点评,此玉质为和田玉,玉质细腻,做工精细,正面雕有螭龙,背面雕有如意纹,此玉件作品为清中期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