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一网-华商晨报
事发之后,木化石在附近一带成为了“三缄其口”的词汇。那么,此时,还有人在卖吗?
答案是有。
昨日,在记者对西官村进行走访的时候,就找到了一处加工、销售地。
接近14时,记者看到,在离出事地不远的一家农户大门两边,分别摆了两大块化石原材料,像石狮子一样“坐镇”。院里堆着很多碎料。记者走进去询问,得知这里加工、出售木化石及其原料。进入屋门,正对面摆了两大货架的成品。
“不让卖,这都是文物”,屋内一名五六十岁的大爷介绍说,这些成品的原料以本地为主,也有从丹东等地进的,在这儿加工、出售。原料也可以卖,大概每公斤100元。成品的价格显然高得多。大概1公斤左右的成品标价500元,再大一些的,标价在数千元不等。
这位大爷介绍,西官当地挖料的、加工的人不少,很多外地人慕名前来购买。
这位大爷的老伴带记者看了原料仓库,她说:“我们是这里做得最大的。出事了,查得紧,村里大部分有原料和成品的都藏起来了。”
在记者出门时,大爷接了个电话,然后对老伴说,“卖成了”。
这也就意味着,西官村的木化石依旧在销售。
类似的场景在西官营镇街里已经看不到了,昨日,记者并没有看到如知情人所形容的“平时路边有不少化石加工店”的情况。
记者找到坐在镇政府办公室内的一名着白色衬衣的工作人员,他向记者简单讲述了当晚的救援情况后,对记者问到的当地化石几乎公开销售的问题,他表示不知道,并且,不能再回答记者的问题,随后,离开办公室。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陈军 采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