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玛瑙光照后散发出金红色。
马达加斯加玛瑙原石
马达加斯加玛瑙
“城头变幻大王旗、奇石‘盟主’轮流做。”记者接连走访了华林、芳村等市场发现,继“黄龙玉”、俄罗斯碧玉、“金田黄”、“金丝玉”之后,马达加斯加玛瑙作为一种舶来石,近年来备受追捧,价格飙涨,从几年前的几十元一块到如今高至十几万元。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涨这些舶来石?又是哪些人从中得利? 文、图/记者郭晓昊、林琳 奇:用中国文化 来装点门面 通过电影大家对马达加斯加耳熟能详,如今,该国出产的奇石也开始了新的“冒险”历程。上周,记者走访华林国际市场,发现这里出售的雕件和原石,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非洲,并且以马达加斯加玛瑙为主。记者随机挑了几家小店询价,商家的报价几乎每块都在千元以上。不过,整个华林在售的雕件、摆件品质一般,几乎都是机器雕刻,极不细致,有些人物和动物的形状和脸部表情都看不清。 随后,记者在芳村奇石市场发现,这里经营非洲石头的商家也不少,路边摊开的木箱里摆放着一堆堆小颗粒的原石,标价30元/公斤,但质地极差。不过,这边的价格总体要比华林高出一截,有的商家甚至给原石标价十几万元。 藏家张学克曾收藏了十几块优质原石,造型各异、花纹奇巧、红中透金、温润圆滑,令人爱不释手,“东西不错,但当时价格不贵。”对于同为原石,却价格迥异的现象,张学克告诉记者,“玩观赏石,最重要的就是其纹路、颜色及象形,只要能跟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那就有欣赏、把玩的价值,身价自然走高。” 怪:多环节炒作 产业链推涨 张学克说:“产自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水冲籽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好,明显经过海水的强力冲刷,有的表面还有黄色的风化皮壳,透明度好,灯光一照,晶莹透亮,有的缠丝构造明显,手感比重相对略轻,颜色以红色为主。”随着国内大块奇石资源的枯竭,舶来石凭着外观和质地的优势,再加上后起之秀的性价比,令人眼前一亮,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不过,舶来石近年被热捧并非完全归因于其优势,“市场中肯定有人在炒作,一块石头从马达加斯加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中间环节甚多。”行家章先生把这种舶来石的产业链总结为两大类需求、多环节推涨。“首先,有人不远万里去非洲进货,可能他的进价就25元/公斤,这边一到港、一通关,闻风而至的国内商家就去拿货,一手卖家懒得自己去找渠道,便索性以50元/公斤的价格翻倍出手,获利之后,再去非洲进货。” 国内行家拿了货,怎么出手?章先生透露,国内主要有两大类需求:一是观赏石,二是雕件原料。“做观赏石生意的人喜欢奇巧,总想从一批货中挑出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好卖高价,拿货价自然就贵;而做雕件原料生意的人喜欢光身的石头,便于雕刻,几次倒手下来,一批石头的价格可能就到了1000元/公斤。很多人直接去马达加斯加找资源收购,但没摸清门路去了也没用。”他表示,有的人客户资源广,几块石头卖出数万元后成本就回来了,剩下的大堆石头就可以慢慢卖,营收全是利润了。 价格越来越贵,玩石的人如何应对?张学克觉得藏家也分很多种,自己则坚持以藏养藏的路线,价格合适才出手,有些特别喜欢的也不转手卖了。“一件东西受欢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身有亮点,二是市场有需求。如果品相、质地乏善可陈,存量又大,那即使炒作也炒不起来。”他同时坦承,市场中的确存在一些人为推高的现象:“有些炒作的人抓住了某些客户爱虚荣的心理,刻意包装一个东西然后标到天价广而告之——谁都知道这个东西贵,但被我拥有了,这多么有面子!” 乱:冒充黄翡售高价 “如今的市场就像七国之乱,品种多得令你眼花缭乱,价格都在涨,但很多品种涨到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人们于是转向新的替代品,谁知道下一颗超新星又会花落谁家呢?”章先生说。 作为奇石,马达加斯加玛瑙没有标准参考价,商家开高价卖出几块之后,便把价格往高里定。“根据我的经验,这种资源性的东西往往是最早几批进入中国的成色最好,越到后来越差。不过,国内某些地方还能以限制开采、控制供应量的方式来推高价格,国外则很难全盘掌控,目前也无人清楚这种矿产的确切存量。尽管非洲玛瑙的质地确实不错,但有人开价十几万元一块确实离谱。”行家慈哥告诉记者。 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价格上涨太快,有的商家前脚刚卖出石头,后脚就千里走单骑,追着买家出更高的价要求回购。张学克凭借自己多年的市场经验,敏锐地嗅到了市场行情的变化:“终端商家是很少囤货的,因为货不止你一个人、一个地方有,有货不卖就等于赶客。我本身特别喜欢奇石,不愿意跟风投机炒作,石头太贵了我就不出手,因此每当我发现哪个品类要暴涨之前就赶紧去收几块回来。” 马达加斯加玛瑙的质地确实较国内常见的玛瑙显得柔和细腻,尤其是断茬处,还有一点和田玉的油润脂粉之感,贝壳状断口特征不明显。章先生认为,正因为马达加斯加的玛瑙有较强烈的玉质感,所以有人专门对之进行雕刻,并加工成挂件、把件,或当“黄龙玉”、或当黄翡、或当白玉出售,这一做法有以次充好之嫌,不懂行的人可能分辨不清。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