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龙玉,到底是不是真玉 ——黄龙玉开发公司市场与品牌总监余少波访谈录
记者:最近央视连续报道了黄龙玉这一新玉种价格暴涨的事实,引起了玉石消费市场的不小震动。但黄龙玉究竟是不是真玉?这个问题是现在大家关心和争论的焦点问题,请问黄龙玉到底是玉还是石?
余:何谓“真玉”,这是一个伪概念。至于什么是玉,老祖宗给的答案是“美石为玉”。在中国文化里,玉和石或许并不需要严格区分。《红楼梦》的主线就是一块女娲补天的遗石,一块“通灵宝玉”,《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回顾八千年的中国玉石文化史,你既可以看到各种材质的玉种,又可以发现,上至帝王下至墨客文人以及百姓大众都喜欢把自己收藏的宝玉或自谦或昵爱地称为“我那块石头”。黄金有价玉有德,玉石代表着中国人的价值观,谦和,温润,君子比德于玉,和而不同,从来不愿厚此薄彼,争个高下。
记者:那为什么现在不少专家仍然要坚持以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宝玉石的分类呢,而且要把黄龙玉排斥在玉的家族之外呢?
余:作为对珠宝玉石行业的规范管理,制定标准和名录是完全必要的。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先有事实后有名分,先拿出生证明后发身份证的。黄龙玉,2004年才被发现,2009年7月1日才有了云南省的省级确名和鉴定标准。由于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的滞后,申报和进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是需要时间的。这件事有关部门正在进行中。 至于您说的,少数专家断然拒绝承认黄龙玉。我们也注意到了,而且这种言论隔一段时间会出来一次。有个别专家在报纸上公开提出中国只有和田玉一种“真玉”,又说翡翠勉强也可以算真玉,其他都是假玉。这种言论的背后,有没有某种利益代言的嫌疑我不好说,但这种言论完全漠视了中国悠久玉文化的传统和事实。目前收藏市场和玉石消费市场存在的玉种不下十种,加之众多的观赏石,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黄龙玉上央视也很多次了,你不妨到网上百度一下各阶段的说法和视频。黄龙玉越来越受到各地消费者的青睐,这也是事实。单是参加深圳文博会就有三次了。上海世博会的云南馆里现在就有,欢迎参观。
记者:这几年黄龙玉的价格确实上涨了千倍、万倍,原因何在?没有人为炒作吗?
余:价格上涨,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黄龙玉的天生丽质,国色天成;二是物以稀为贵的定律在起作用。而且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终端市场黄龙玉饰品的价格并不高,和翡翠、和田玉相比上涨也不高,由于基数的不同,单看上涨倍数是不全面的。最早看好和抢购黄龙玉原料的,恰恰是长期经营翡翠的那批成熟玉商,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近年来跟风者的确不乏其人,但不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而且我认为,黄龙玉价值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上个月省里有位专家型领导来龙陵视察指导,座谈的时候他很严肃地告诫我们公司与地方领导,不要助长人为炒作的风气。第二天我们陪这位领导到了矿山上,钻了半天矿硐。领导出来后感叹地说,看来还真不是什么炒作,开采之难,成本之大,完全是稀缺性这一关键要素在起作用啊。 炒作,这是个热词,现在大家喜欢把这个词像标签一样地挂在某件事情的身上,就不再去深究事实本身了。我也做媒体出身,当年我们发了一篇揭露足球丑闻的报道,全国转载,央视专访,之后被权威部门冠以“新办媒体自我炒作”,就不了了之——当年深究事实的话,2009足球反黑风暴可以提前八年! 当前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社会经济生活全面进入“心经济”、“体验经济”阶段,每个人都有权按自己的审美标准进行选择。
记者:最后问一个私人问题,圈内人说,你长期在深圳和广州从事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品牌管理工作,你是怎么去的云南,参与黄龙玉的开发和推广呢?你自己又买了多少黄龙玉? 余:第一个问题,我是被猎头挖去的,也是被黄龙玉吸引去的。第一次见到黄龙玉,是在文博会的展馆里。古老的玉石产业其实归属于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对我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我来了。第二个问题就像你去问证监会的人炒不炒股票一样,我一直以“做水不喝水,做烟不抽烟”自诩。目前我做的是黄龙玉原料交易,所以原料我肯定不好买,但黄龙玉的成品,艺术品,我是完全有权购买的。—— 我爱黄龙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