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澄藏石:中 (5×4cm) 南京有三宝:云锦、盐水鸭、雨花石。前两者分别属于工艺杰作和民间特产,而雨花石是“天工造物”,只有它是大自然的杰作。天工造石,石中却包蕴世间意趣,因此许多人对雨花石情有独钟。在雨花石的众多“粉丝”中,有一位铁杆“石粉”,五十年来,痴心不改,不但玩石、赏石,更“玩出诗情文心,玩出艺趣,玩出创见,玩出哲理”。他自称“金陵石痴”,在友人眼中,他不但是石痴,也是石精,石魅,石博士,他就是许多石友熟悉的池澄老先生。 池老家中打包着上万颗雨花石,如果全部铺开,一套房子都不够。三十岁出头时,他进入雨花石的世界,从此痴痴迷迷、魂牵梦萦。工作之余,带着三个烧饼,乘公交车到六合,借自行车骑一段路,再走上二三十公里,到采石场忙活,就是他全部的业余生活。五十年来,与石同居,与石同席,雨花石之于他,已是如家人一般亲密的伴侣。 池老为每一颗喜爱的雨花石取名,有妙手偶得,有推敲而成,“海上升明月”、“东坡醉酒图”、“背影”、“疑是银河落九天”……一颗颗雨花石有了名字,也有了诗意的灵魂。池老曾辗转得到一块雨花石,石头表面有指印一样的纹案,仿佛某个人将拇指按在上面留下的一块印记,忆起苏东坡《怪石供》“其纹如人指上螺”,遂将其命名为“东坡指印石”。一位诗人好友见此石花纹是胭脂红色,如东坡爱妾朝云的面庞,建议改名为“朝云指印石”。池老反复斟酌,思觉东坡、朝云始终是凡人,这枚奇石却是自然的馈赠,最终将它定名为“仙人指上螺”。 退休前,池老是报社的编辑和作协的会员,围绕石头,这些工作实际上都成了“业余爱好”。石痴爱石,为雨花石写文章,记述与美石相遇的悸动、相知的欣喜,歌咏石中“寥廓无垠,青青而上浮”的意境。除了闲情偶寄的随笔、诗歌,池老还扎进书堆做理论研究,最有意思的事莫过于发现了贾宝玉的玉竟然就是雨花石。池老在读《红楼梦》时,猛然心中一动,觉得通灵宝玉与雨花石十分相似,后来研究越多的资料,越发证实这个“奇异”的想法。最后形成文章《“通灵宝玉”的原型是南京雨花石》,从石形、石质、曹雪芹家世等十个方面证明这个观点,其中“五色花纹缠护”的石色之证、“补天”传说之证一直为石友们津津乐道。 宝玉通灵,与“宝玉”结下的缘也十分奇妙。在常年收集的过程中,池老渐渐拥有了“人”、“出”、“山”、“寿”这些汉字花纹的石头。源于一直对山中采石的石农心怀感激,琢磨出一句“出入山中人长寿”,六字俱全,唯独缺少一个“中”字。如果世间本没有“中”字石,也就作罢,但是它不仅存在,而且曾经在其余六字之前与池老见面,却又失之交臂。1986年,曾有人欲以12元出售“中”字石,被压价到10元,最终没有成交。在后来的岁月中,随着带字纹的雨花石逐渐积累,池老对“中”字石愈发想念,一日竟然发现它登上了《珍品集》,欣喜若狂,辗转找到拥有者请求割爱。13年过去,这块石头终于与当年错过的人再度相逢。 池老曾采得一块美艳绝伦的红色雨花石,称它为“惊鸿一瞥”。不料赏玩时突然腹痛,病愈后再也找不到这枚石头。八九年后,偶然与一作家闲聊,说到画家秦剑铭送北京老画家许麟庐一盘雨花石,内有一美妙红石子。根据作家的描绘,石头的质、色、纹、形,竟与“惊鸿一瞥”酷似。当年模糊的记忆突然清晰,原来就是自己腹痛时误将这枚石子拿给秦剑铭。此时,“惊鸿一瞥”已寄寓京华,虽不能见,还能得知它的所在,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缘份。 陈丹青去中央美院读研前曾在南京文化馆工作过一段时间,20多岁的他坐在自行车后面,由当年50岁不到的池老带着去采石。他为中年池澄画了一幅画像——《风尘仆仆觅石人》,30年后,这位觅石人依然是画中的形象,风尘仆仆,目光如炬。 最近,池老自费出版了厚厚的三卷本《中国雨花石图典》,分为天趣、像趣、雅趣、童趣、巧雕、奇配、清供等十四个章目。酝酿出书的三年中,他寻遍上海、扬州、北京等地,从众多藏家的两万颗雨花石中筛选出1220粒,为每一颗石头定名、写诗、作评。年届八十,池老还在继续采石,继续做研究。他说,做了这么久的研究,正是可以贡献成果的时候,怎能荒废? 金陵石痴,仍在路上。 来源:新华日报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邮箱:89409@qq.com|电话:13707107108|法律声明|【石展网】 ( 鄂ICP备09021864号-1 )
GMT+8, 2024-11-24 20:16 , Processed in 0.09623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