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地质与古生物专家张显球处得知,日前他和儿子张晓军在三水盆地中部一处距今约5000万年的化石群中,发现了不少珍稀化石,其中有极为罕见的“青蛙化石”。
张显球称这是国内首次在华南地区发现青蛙化石,对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不过相关专家则对此采取审慎态度,强调所有发现的化石都得有专业研究机构鉴定才能做定论。
华南首次发现“青蛙化石”
昨天在张显球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他提供的两块“青蛙化石”。
那两块化石上各有一只“青蛙”,两只“青蛙”体长6厘米,头部清晰可见,约占体长一半,其中一只青蛙左前爪和左后爪很清晰,另外一只则是右前爪和右后爪很清楚。在放大镜下,还能看到“青蛙”头部两侧各有一排整齐的梳状牙齿。
“这次发现了很多新物种。”张显球说,“其中青蛙化石还是在华南地区第一次发现。”
“化石”上的“青蛙”有牙
据张显球介绍,在《华东地区古生物图册(三)中新代分册》中,记载了我国曾于上世纪在山东临朐发现过距今约1600万年的玄武蛙的化石;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热河生物群》中,也记载了我国在辽西、河北北部、内蒙古等交界处曾发现距今1.25亿年的三燕丽蟾化石。
张显球认为,他的此次发现是“华南地区第一次发现青蛙化石,对科学研究具有巨大意义”。张显球称,据他所知,除上述记载外,北京也发现过距今几十万年到一百万年的青蛙化石,这次应该是中国境内第四次发现青蛙化石,而且是第一次在南方发现。
张显球介绍说,从世界范围来看,青蛙等两栖类生物由于骨头小而脆,其化石很少能保存下来。他表示,两栖动物是水生与陆生生物之间的过渡态生物,比如在他发现的“青蛙化石”上的“青蛙”有牙齿,而现在的青蛙就没有,这对研究生物的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被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统称为化石。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