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提出的“石尤近于禅”的命题,将佛教的精神文化与石文化紧紧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渗透禅意的赏石主题。在中国,佛教对民间信仰的影响最大、也最深远,因此关于一切带有佛教人物形象的美石,也成为每个赏石人的必然的追求。
[size=0.83em]《孔子》带字.jpg (46.7 KB, 下载次数: 5)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021-3-30 08:18 上传
材质:沙漠漆
尺寸:5.6cm×3cm×3.6cm
重量:55克
人物石中的佛教题材,追求的是妙造自然与静悟修心,这与赏石文化追求浑然天成、自然朴拙的境界完全契合。
赏石,让人产生“一峰则太华千仞,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高远视野;禅意人物石,幻化大千世界,有见微知著,以小窥大之达观境界。“一石一世界,一石一菩提”,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人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块顽石,而是感悟到一个浑然的大千世界。
片石孤峰窥色相,讲究的是悟;清池皓月照禅心,讲究的是修。禅意赏石从与石头的对晤中体验生命、自然,感受众生本性,即佛性。
亿万年前石头上自然形成的佛影禅画、高僧大德的形象,如同佛法显圣于世间,更让人不由得自心存敬畏,虔诚膜拜。
禅意人物石,不追求复杂、华丽的外表,追求的却是象外之象,物外之意。
禅意人物石天造地设、自然生成,观之让人顿生宽广平静的心境,无论有没有信仰的人,看到佛石之后都能感觉到禅理佛意之所在,以真心求静美,以心悟求妙觉,进而实现生命的超越。
石,孤寂、古拙、苍古;禅,冥想、枯静、洞彻,禅与石的对话,是人心与石意的对话,是佛法化悟心灵的通彻。禅意人物石,是思辨的哲理,是简单的大道,是沉静的心境……是一种“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之大境界。
佛家云“心无外佛”,万物皆可有佛性。禅石悟道,修的是平常心,修的是智慧心,是通过石头的载体去感受到一种精神之大象,让人的内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大自然的审美意境中融化人性、走近人性。
“儒教治国,道教治身,佛教治心”,佛教蕴含滋养人类心灵的哲学理念,建立一个祈福、救赎、修心的精神世界,给人们解决内心不解的忧结和困扰,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石上佛像的欣赏,让藏家可以在与顽石的对话妙悟中创造出完美的、无限的禅境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