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841|回复: 0

李圈圈说赏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7 16: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阴荏苒,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

      当我最初到河边去采集石头的时候,其实是不懂石头的。最多只是觉得颜色好看或者质地好等等。只想捡一块心仪的石头来纪念儿时嬉戏撒欢朝天门沙滩。那时没有石友,也没有协会,也没网络。就是书店里的相关书籍也不多见。后来才发现有的石头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等无所不包。虽然曾经学习过“瘦、透、漏、皱、丑”或者“型、质、色、紋、韵”,这时候却全然忘却。


      我们常常感叹“石不能言”。事实上,石头是能“言”的, 石头上由不同的质地生成的点、线、面和色彩就是石头的语言形式。当然,“圈圈”也是石头上的一个特殊符号(我能以此为名,其实是我一生最大的收获)。对它们所构成的图案进行认知、解读的过程就是“看图说话”。 赏石必先要读石,读懂石头上的内容。首先必须掌握石头的语言形式。如果石头上的内容都不懂,我们欣赏什么,又怎么欣赏呢? 因此可以说,掌握石头的语言形式是赏石的第一关,并借以去发现石头的观赏内容和观赏价值,才能发现奇石。尽管提高读石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事情,但是,学习和掌握读石的原则,却是必须的。事实上,在我们的赏石实践中,当我们利用已经取得的人类文化成果来帮助解读石头是可行的,甚至有时候是必须的。但是,读石的原则是:是什么就看什么,而不是想什么是什么。这样才尊崇了石头的意志,才能完成赏石。赏石艺术是一种艺术存在,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具备不同的形式而已。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倘若没有对石头的认知和运用,也许人类至今还停留在野蛮状态......


      石头,这一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就因被人类认知以劳动工具、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后来用它作为提炼金属的原材料等等形式而融入人类社会。如果这些还都是人类在物质形式层面对石的利用和依赖。那么,而与之同时逐渐发展起来的赏石艺术则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石头在精神形式方面的认同。玉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关赏石文化最辉煌的篇章。宝、钻石文化也是人类赏石文化的硕果。不可否认,象形石、画面石也是赏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近、现代的赏石艺术史,我们还缺少了关于画面石的认知和欣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赏石艺术的发展。那么,如何挖掘、整理、拓展关于画面石的艺术表达形式就成为我们当代爱石人的责任和使命。


      石头,无论是石器时代或者在后来的人类文明发展中都曾经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文化上、特别是在美学上的积极意义亟待我们去深入探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诸多的文化元素作为传统赏石文化基因一直深刻的影响着赏石文化的发展。我们要继承传统,但也不能仅仅靠引用古人的理论、故事来表达我们的观点,我们应具有新的、突破性的见解——这在方兴未艾的赏石艺术发展中为我们提供了可能。


      现阶段,我们常常认为赏石源自宋的观点是错误的,至少是狭隘的。因为这种观点会导致把传统赏石限定在某几个石种或某几块石头。赏石源自石器时代发生之时,是赏石引导人类迎来了文明的曙光!


       火药——曾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美国科学家亨利.奥古斯特.罗兰于1883年8月15日在其一份演讲稿中写道:因为只满足于火药能爆炸的事实,而没有寻根问底,中国人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步,我们现在只是将这个所有民族中最古老、人口最多的民族当成野蛮人。


       在我们的赏石活动中,无论是一夜暴富,还是金奖拿到手软,只要不能真正的赏石,也改变不了“野蛮人”的命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邮箱:89409@qq.com|电话:13707107108|法律声明|【石展网】 ( 鄂ICP备09021864号-1 )

GMT+8, 2025-1-23 03:22 , Processed in 0.0801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