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907|回复: 0

赏石包浆,浸润时光与生命的光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2 23: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对包浆的挚爱,真是一篇有关艺术的大文章。包浆,又称“宝浆”,是古代家具、瓷器、青铜器等鉴赏中的术语。在赏石中,包浆也无处不在,不仅赏砚重包浆,案上的顽石清供不离包浆,就是池上之物假山,也以包浆为贵。有包浆,石方有风韵。
640.jpg
传统艺术重包浆,根源于中国人视人的身体与世界为一体的哲学。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肉体生命与大自然中的一切,都秉气而生,相摩相荡。中国人特别重视触觉的感受。感受石头的包浆,以肌肤去触摸它,感受它,进而融入这个世界,所重在一个“泽”字。泽,所强调的是生命气息的氤氲。
明张丑说:“鉴家评定铜玉研石,必以包浆为贵。包浆者何?手泽是也。”一位清代的易学者说:“古铜磁器上之斑彩,俗所谓包浆者,大而如天光水色,小而如花红草碧,丹黝之漆物,朱粉之绘事,皆泽也。”这种身体的触摸感,在文人赏石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人赏石,不是说去欣赏大自然中的山石,如去昆仑山口,看那万万年的石头。赏石的对象,一般由人采集而来,经过人的再创造,置于特别的空间,进入人的视野,与人的生活发生关系,是一个“人生命的相关者”。经过无数代、无数人吟赏把玩的石头,天地自然之气的晕染在其上留下斑斓神彩,波诡云谲的历史在其中投下炫影,更有无数代人的摩挲留下了芳泽。
包浆这种带有人的体温、经历生命的浸润、具有历史感的石头,成为中国人的至爱。经过包浆,一个冰冷的对象, 变成一个温润的存在;一个外在的物, 似乎有了内在的魂魄。
包浆让石头原有的凌厉气、新锐气,渐渐消失。人们面对它,有“即之也温”的感觉,就像《诗经》中所说的,有“ 荏苒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惟德之基”的感觉。石,如同传统的梅兰竹菊一样,竟然成为温润人格的象征。
包浆对于石头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改变了石头的“性质” ,使它从对象化的世界中脱出,变成与人的生命相关之物。在人的作用下,石头逐渐丧失其“物性”,它不再是为人所把玩的冰冷对象,不再是为人所利用的纯然物品,而是成为了人的朋友。古人视石为友的观念,于此得以滋生。于是,包浆成为人与石之间关系的见证。
石上留手泽,手中感石醇,石,就是自己,非爱石,乃是爱己;非为观赏石,乃在安慰自身。石与人相互抚慰的境界,正是包浆的命意之所在。
欣赏包浆,在触觉上欣赏它的“泽”,在视觉上又欣赏它的“光” , 即人们所说的“ 光泽”。经过包浆的石头,历世久远,与人的声息相浮荡,色调更加沉静,气味更加幽淡,涵蕴更加渊澄。那暗绿幽深的光影,在虚空中晃动,荡漾出神秘的气息。
包浆这种特别的光彩,仿佛“幽夜之逸光”,它是岁月之光的投影,它是人生命之光的辉映。人们接触它,似乎在与之对话,你见它光而不耀的色,抚摩它温润的外在轮廓,轻触它所发出的微妙声音,其实是一种交流。
赏石,欣赏的对象是一个“旧物”, 一件古董,一件老东西。对于人来说,石头俨然一“时间之物”, 或者叫做“时间性存在”。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石头的包浆,正如如流传有序的瓷器包浆一样,有生命的回声,体现出人的生存智慧。其中所突出的中国人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邮箱:89409@qq.com|电话:13707107108|法律声明|【石展网】 ( 鄂ICP备09021864号-1 )

GMT+8, 2024-12-21 22:58 , Processed in 0.1059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