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常说,赏石是“发现的艺术”。发现什么?发现无非就是奇石呈像所表现(再现)的主题内容,包括景观、象形、意象等类型。这种发现,因人而异,与每个人的经历、阅历、游历、学历等密切相关。其中,还需要熟悉世界(包括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流派和著名艺术家。
长江石“呐喊”
这方四川长江石“呐喊”(16×9×5公分。吴家花园藏),就是再现了被认为是艺术史上里程碑的画作——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现代表现主义代表作《呐喊》。这是长江石中的水墨画品种,黑白两色条纹交缠在一起,流动感极强,中间一处留白十分醒目,分明是一张人脸,张大的嘴,凹陷的颊,皱褶的额,恐惧的眼,略现夸张,有点像病人临终前的痛苦表情。四周流动的纹理,渲染了一种躁动不安的感觉。
长江图纹石虽然表现内容十分多元,但大抵是以云水纹为主要代表,尤其是四川、重庆一带出产的长江石,多见此类图纹,大致以山水画面居多,像这方出现具象人物头像的不为少见,而题材又是世界名画的尤为难得。
纽约苏富比上拍的蒙克《呐喊》
蒙克是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其中,《呐喊》就是一幅代表作。画面中央的人物捂着耳朵,张大了嘴,似乎在尖叫,圆睁的双眼,凹陷的脸颊,整个脸部略现变形和扭曲,使人毛骨悚然,联想到了骷髅和鬼魂。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动荡不安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楚。蒙克有一段关于此幅画作创作经过的描述:“我和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阳快要落山时,突然间,天空变得血一样的红,一阵忧伤涌上心头,深蓝色的海湾和城市,是血与火的空间。朋友相继前行,我独自站在那里,突然感到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大自然中仿佛传来一声震撼宇宙的呐喊。”这幅作品以及画中人,成为了现代人类焦虑内心的象征。
蒙克总共创作了4个版本《呐喊》,第一版《呐喊》流传最广,作于1893年,蛋彩、蜡笔绘于木板(91×73.5cm),现藏于挪威国家博物馆。2012年5月,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上拍了蒙克1895年创作的板上粉彩《呐喊》(第三版,79×59cm),由挪威商人彼得·奥尔森收藏,这也是唯一一幅由私人收藏的《呐喊》,8000万美元的估价创造了拍品估价的最高纪录,最终以1.199亿美元成交,创造了当时绘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