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石小品组合《绣娘》
来源: 京报网 王柳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与创造。
戈壁奇石中的美,就像圣洁的天使,给人以心灵的滋润,只有善于欣赏才有美。
藏石家陈如林有一双发现美的睿智眼睛。踏进陈如林先生的“深山奇石馆”,那造型各异、惟妙惟肖的戈壁石小品映入眼帘,以戈壁石为主体进行的小品创作令人目不暇接。陈先生以本自天然、不加雕琢为出发点,无论是植物、动物抑或是人物,都栩栩如生。他亲手挑选的每一枚本身其貌不扬的戈壁石,在精心搭配各种配饰后,使得每一处细节无不彰显出创作者的独具匠心。
组合石小品《渔舟唱晚》,明月照碧波,清风晚转凉。随着美景匆匆散,船儿也归航。前路也许昏昏暗,痴心却在远方。相思路更长,心曲向谁唱。小船上,渔夫的脸微微上扬,月光下他若有所思的样子生动地诉说着某种心绪,恬静,闲适。小小的鱼篓与渔夫的着装宛若天成,仿佛量身定制般和谐。细看船坞的剔透晶莹,呈现出宛若只在月光下才有的自然气息,深深感受到南方特有的美妙幽静。
一时间,笔者有些恍惚,好似真的进入了精致的微观世界。转而又感受到老北京人的悠闲生活:初秋的早晨,小桌上逼真的茶壶茶杯与那洒进小院儿的阳光一起,诉说着新一天生活的开始。老者身着一袭精致的斜扣马褂悠然自得地背着手,像在哼着小曲儿。站在一旁那通透的玛瑙小狗似乎摆着尾巴,正与挂在树枝上鸟笼中的小鸟对着话。作为背景门楼的照片是陈如林采景数次才最终定下来的,这个点睛之处让整个场景生动起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个作品是陈如林先生至今最为满意的创作。老母亲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脸上满布皱纹,她正默默无语,一针一线地给将要外出的儿子缝补衣衫。石头上的细细纹理,将“密密缝”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据陈先生说,本想安排站着的老者说相声,后来在厦门的一家小店里买到一架微型的仿真缝纫机模型,因此改变了想法,觉得表现母亲做针线活的情景更贴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人们看到作品若能触景生情,这才是进行创作的乐趣所在。”陈如林如是说。这个作品的名字暂为《绣娘》,但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