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蒸扇贝、四喜丸子、酱香牛肉、烤鸭、炸元宵……满满一桌子色泽诱人的“美味佳肴”看着就让人馋得流口水,这桌“山珍海味”全是用大小、形状、色泽都酷似各种食物的天然石头“假扮”的。而“烹制”这些“硬菜”的阎宝生是山西资深的藏石爱好者之一。 10月26日,本报记者前往迎泽区庙前街道桃园路一社区,走进70岁“石痴”阎宝生的石头世界。 2005年,阎宝生开始入行“石界”,收集“硬菜”七八年时间,不断奔走于各地的奇石市场淘石头。他的石头宴总共有108道菜。分肉类、海鲜、蔬菜、面点、西餐、水果等多个系列,从凉菜到小炒,一应俱全,足以以假乱真。 老 阎说,这108道“菜”全是天然形成的奇石,没有经过任何打磨或染色等改动。在每一道“菜”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的是他自己找来的,有的则是在市场上淘来 的,全部是由戈壁石组成。老人说,曾经有人寻上门要花三十万元买下他的奇石宴,可他不舍得,婉拒了对方。“美食”赞不绝口,在阎宝生家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 小品石组合。 老人用40块左右的戈壁石、古陶石等,重现了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名作《清明上河图》的片段,虽然仅重现了一小部分,可其内人物、亭台楼阁俱全。柳树、屋舍、楼门下,往来其中的一个个细小人物神态生动,或是下棋,或是劳作,或是嬉戏。 类似这样有情景、有故事情节的小品石组合,大大小小成型的已有七八十组,其中重量级的大型小品石组合,共计十来组,包括了《清明上河图》《农家院》《红色系列》《三顾茅庐》等。 小品石组合,无论大小,都是经过他的构思后再造成景完成的。阎宝生说,石头不会说话,但它拥有的是一种立体的、无声的语言,它需要被人发现,被人体悟。他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文化积累,为石头搭建舞台,或者说是一个大戏台,让它们充分展现自我魅力。 70 岁的阎宝生,是太钢退休职工,至今收藏石头上万块。他说收集奇石就是图个乐子。他有个追石日历,去得最多的是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因为这 些地方产奇石。他说,凡是全国有规模的石展他必去,3月到石家庄,6月到哈密,7月到乌鲁木齐,9月到阿拉善左旗,11月到柳州……哪儿有石展,他就去哪 儿,年年如此。“玩石头必须有眼力、魄力、财力,缺一不可。”老人说,卖石头也有行规,你把石头握在手里,别人不能砍价,可你看上了犹豫不买,往往绕一圈 再回头,石头已被他人买走了,他就因此错失过不少奇石,现在想想都感觉挺可惜的。 当然,玩石头“烧钱”那是肯定的,特别是最近几年,石头价格翻倍了,为了石头,老阎也成了“月光族”。不过,幸好孩子支持他。 今年初,他为满家的石头“宝贝”做了展柜,最喜欢“石友”和街坊邻居等爱石人上门来参观。他打算尽快出一本书,展示自己的收藏成果。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采写本报记者 马继玲 摄影本报记者 寇 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