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石成金”是为了“化石成文”
【访谈】
设计师、作家、商人、收藏家、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在众多角色中,冯文钦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赏石家。他说,点石成金,是为了“化石成文”让石文化最大限度地进入生活审美,这是冯文钦最乐于定义的角色。
将石头的“独一无二”找出来
南方日报:有人说,虽然南粤博物馆规模不大,历史也很短,却足以震撼奇石收藏界。您怎么给自己在收藏界的角色定位?
冯文钦:其实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严格意义上的收藏家(笑),我不靠它们获取财富,甚至连投资都说不上。这也可以从我的收藏策略中看出来,我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工艺品,更多的是原生态的矿石、化石、陨石。
南方日报:有这么一句话:只要经过冯文钦的手,再平淡无奇的石材,也隐藏着一种稀世魅力。
冯文钦:(笑)我是进了这个行业,在用心去经营的时候,爱上了这个行业带来的精彩。
20年前,我用5000元起家,经营建筑石材。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对石头非常上心,比如卖石材,我不满足单纯的买卖,而是喜欢观察石头的纹理,用自己的想象把不同的石头拼接出图案,它们就是独一无二的。把每一块石头的独一无二都找出来,这就是艺术。
石头就是一部自然变化史、人文变迁史
南方日报:您说过收藏奇石只是一个非常私人的爱好,此前对藏石的态度都极为低调。将16年的藏石展出,并且建一个博物馆,是出于何种动机?
冯文钦:开始是出于喜欢,但后来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多,对石头的认识就不再局限于“猎奇”的范畴了。当不同的石头放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带来的冲击力就不再是狭隘的、对某个珍品的赞叹,而是对某种生命轨迹、对某种道法自然的尊敬。
有首歌,叫《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里面有句歌词我很认同:精美的石头会说话。我相信每一块石头都是有故事、有声音的,我只是把这个藏在历史深处的声音传达出来。
南方日报:您怎么看待构建或弘扬这种审美视角的社会意义?
冯文钦:我非常迷恋先秦文化,无论是儒家厚重的温和,还是老庄质朴的洒脱。我觉得石头有种气质跟这种文脉是相通的,比如他们对君子的定义、对人生的阐述、对审美的追求。石头是一个表达这些观点的很好载体,它们本身就是一部自然变化史、人文变迁史。
体验做“石痴”的乐趣
南方日报:听说每一件藏品都是由您自己命名的,这些名字背后有特别的寓意吗?
冯文钦:我对石头的认知首先是感性的,每一个名字,应该都是我所抵达的对道法自然的认知角度。
比如有块叫面条石的矿物晶体,形似大山,林木茂盛,深浅黄色渐变无边,我命名为“层林尽染”,取自《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比如“满汉全席”石头宴席,也只是一个念想引起的。为了最大程度地贴近真实,我特别查阅了清代最初对“满汉全席”的史料,用5年时间拼出了正宗满汉全席的六宴御菜。
南方日报:有人说您是“石痴”,您自己怎么评价?
冯文钦:将石文化弘扬,让更多的人体验到石头带来的美,分享藏石的乐趣,也是我开博物馆的初衷。我常说“观石品盛世,赏石悟人生”,其实也是在通过石头解读、了解这个世界。这也是我所找到的一个审美、认知途径吧。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