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石展网】 首页 石之 奇石讲坛 查看内容

长江文明之光照耀下的长江石文化

2018-3-31 10: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283| 评论: 0|原作者: admin

摘要: 打造长江石文化品牌不是率性的突发奇想,更不是蓄意的市场炒作。长江石文化,或者说大长江石文化,自有它溯源的历史传承,更有它现实的迫切需求。
长江文明之光照耀下的长江石文化
重庆 雷敬敷
  timg (1).jpg
     打造长江石文化品牌不是率性的突发奇想,更不是蓄意的市场炒作。长江石文化,或者说大长江石文化,自有它溯源的历史传承,更有它现实的迫切需求。

   长江石文化是长江文明之光照耀下的区域文化形态之一。本文从独具特色的长江文明、长江石的文化内涵和打造长江石文化品牌的现实意义
这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独具特色的长江文明

   “文明”与“文化”有相近的词义。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明则偏重于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较高的文化水平。

    在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黄河文明和南方的长江文明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体。但长江文明并不等同于黄河文明,有它自身的特色。

    长江流域气候温湿、水源丰沛、土地肥沃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以水田稻作为特征的农耕文明。水田稻作是一种精耕细作的农业,较黄河流域的旱作农业更需要细致、耐心与创造力。这种生产方式浸润着、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刘师培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所以,概略而言,在黄河流域以儒家学说为正统,其审美追求是“以善为美”,“尽善尽美”;在长江流域则盛行道家学说,以虚无为本,把排除人为走向自然为大美,追求“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及”的飘逸逍遥的审美境界。

    时至今日,我们在对比我国南北方的赏石理念时,依然可以看到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历史传承所打下的深深烙印。比如,粗砺雄浑的泰山石承载着的是“泰山石敢当”,善即是美的儒家美学理念;而圆润精巧的南京雨花石则幻化于“天降雨花,落地为石”的神奇想象,寄托着道家美学飘逸出世的精神追求。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谈到真正的“比较能力”是要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我们在谈到中国赏石文化的共性时,我们要“异中求同”,我们在谈到区域赏石文化的特性时,要“同中求异”;应该特别强调的是,这个“异”更多的是指赏石理念的地域性差异,而不仅仅是那种观赏石本身自然属性的差异。如果只是见石而不见人,何来文化之可言?

    这就是刘昌沛在《长江石文化》杂志创刊词上所说的“长江流域浩瀚文明滋养着的中华长江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意义之所在。

timg.jpg
二、长江石的文化内涵

    对于长江石的文化内涵,我们从“大”字释义,理念特色和人文精神这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1、“大“字释义

    从地理名词的本意讲,长江就是长江水系或长江流域,勿须特地加个“大”字。但是,正如夏华柄在“大长江的胸怀”一文中说,皆因长江支流的河滩卵石多以乌江石,雅砻江石、岷江石等命名,因而须以长江流域之“大”而将其包容其中。此外,还有另一层意思,那便是长江石友多年来的夙愿,共同以邹顺驹所说的“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把长江石文化品牌做强做大。

2、长江石审美的理念特色

    长江石的审美理念,依然是长江文明所表现的恣意不拘,精细入微和原始创新的地域特色。

    恣意不拘的审美理念体现的是老庄无为无不为的思想。长江石友对既不具象、又不意象的具有抽象美的长江石,统以“美石”一词以冠之。这“美石”与传统的四大名石的瘦透漏皱的审视,实际都是一种感性直观、理性顿悟和潜意识宣泄的抽象审美,它更能让人达到石随人意、恣意不拘的境界。

    精细入微在长江石的赏析中有种种表现:泸州与上海石友的精细配座设计,在长江之滨首尾呼应;在对图纹石的称谓上,由画面石到水墨石,乃至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区分,可谓条分缕析;在对图纹石的赏析中,长江石友对其品相有更高的要求,而在对图纹石的形式美构成及由形式美深入到意境之美的审美递进的探索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江石友的审美创新常常以其独创性而惊艳于世。当今十分走红的小品石组合,考其来源,是万州石友在1978年就开始的三峡石组合,曾为三峡旅游纪念品中的抢手货。刘昌沛从2005年起将石书诗画融为一体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咏石画”,中央电视台专门采访并于2008年底和翌年春在国际频道播出,评价甚高。怡然居士邹炳文在对长江石赏析的赋文以美中,开创了一种点评——文赏——诗赏的三段式的艺术风格,深受欢迎。

3、长江石的人文精神

    长江石所积淀的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开放、包容、自强这三个方面。

    自古以来,长江流域与海外就有较多的联系,就是以蜀道难而著称的长江上游地区,有不少仁人志士也是借这黄金水道而走向了世界。这种文明的传承赋于了长江石友开放的心态。1984年南京六合的三位石友举办了我国最早的雨花石公开展,1985年已故著名藏石家来层林在宜昌举办了首次个人的“三峡奇石展”。其后的1992年,在宜昌举办了首届中国赏石展。诚如邹顺驹所说,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了中国大陆当代赏石文化的发祥地。

    地处长江上游的泸州石友以后发之势与长江中下游相呼应,并在互联网的应用上走在了全国石界的前列。2002年陈琥创办了“泸州奇石网” ,领全国之先河。泸州奇石网上的全国奇石地图,表达的是一种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的心态。

    有开放的心态必然有包容的胸怀。长江石友多偏爱具有画面的图纹石,但并不排斥其他石种;长江石友多钟情原生态的卵石,但并不排斥打磨石;长江石友在赏析中各抒己见,但鲜有因此而引发人身攻击者。

    观赏石鉴评标准公布后,绝大多数长江石友是真心拥护的,因为他们知道,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发展中才能够逐步完善。正是这种包容的心态,长江石友走南闯北,虚心向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石友学习,以学而不厌为荣。

    长江石友在开放与包容之中,保持了自尊与自信,因而能够做到自强。重庆石友在三峡大坝蓄水以前的十余年里如一日,风餐露宿,与节节上升的大坝蓄水位争夺这亿万年成就的河滩卵石。西昌石友为了能够办好全国性的石展,人人出钱出力。周到、细致、热烈的会展氛围,令与者无不动容。今天,摆在读者诸君面前的这本《长江石文化》杂志,无论你对它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评价,你可知道,它是刘昌沛的个人出资
所为,显现的依然是一处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打造长江石文化品牌的现实意义

1、尴尬现实,催人猛醒

    长江石在长江石友的心目中,诗情画意、美仑美奂。然而长江石在全国性的石展中却屡屡令人大跌眼镜。据刘昌沛统计,在一至六届中国赏石展中长江石获金奖的比例仅为1.06%;在2007年走进奥运北京邀请展中,以长江石为主的300多方图纹石在初评阶段竟然无一与金奖有缘。尴尬的现实,让长江石友猛醒,必须在打造长江石的文化品牌上下功夫。长江石文化品牌是一种审美意识,一种地域区分,一种情感寄托,一种文化传播。

2、整合传播,统筹兼顾

    品牌打造的最先进的方式是品牌的整合传播。就是将品牌传播的各种途径:媒体传播、实物展示、公共关系、人际交往、品牌体验等进行整合,以一致的声音和统一的形象进行品牌的强势推广。

    这一致的声音就是长江石文化的品牌称谓,这一致的形象就是以图纹石为主体的长江石的自然属性,审美理念和人文精神三位一体的综合形象。

    以品牌整合的方式打造长江石文化品牌会不会因此而对长江流域中的一些地方石种造成负面影响呢?不会。因为在整合传播的前提下还有一种统筹兼顾的考虑。这就是中国观赏石协会2010年3月16日正式下发的《关于观赏石的命名原则》中所说的,“产于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全流域内的同类石种,不采用大江、大河的名称命名,可以河流流经的省域名称+石种名称命名。”如青海黄河石、兰州黄河石、洛阳黄河石等。长江流域同类石种,同样可以这样命名。这正如夏华柄提出的泸州长江石,重庆长江石、三峡长江石等等的命名。

3、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既然打造长江石文化的品牌是一种文化传播,那么构建一个以打造长江石文化品牌为目的的舆论平台就是逻辑上的必然。《长江石文化》杂志便是在这种人心所向之下应运而生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长江石文化》试刊两期,不仅得到了长江流域广大石友的普遍认同,而且也得到了其他地区石友的高度评价,可谓众望所归。当然也有个别石友持有异议,这是很正常的。当年国土资源部颁布观赏石行业准则《观赏石鉴评标准》之后,不是也有人反对么?

    其实,以《长江石文化》为舆论平台打造长江石文化品牌,是一个造福于全长江流域石友的事业,就是持反对意见者,只要他是长江石的爱好者,他同样会受益于其中。

    《长江石文化》杂志的同仁,以长江的宽广胸怀吸纳各方面的意见,把赞赏作为动力,把批评作为鞭策,把反对作为激励!不变的是一腔弘扬中华赏石文化赤诚的热情!

    让我们长江流域的石友们团结起来,共同为打造长江石文化品牌而不懈努力,因为她所承载的乃是长江流域全体石友的希望与明天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邮箱:89409@qq.com|电话:13707107108|法律声明|【石展网】 ( 鄂ICP备09021864号-1 )

GMT+8, 2024-12-21 23:51 , Processed in 0.48704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