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友何故与14.8万奇石擦肩而过?| 以为无缘,实则不识货也
人与人的眼光差别到底有多大?这一看似抽象的问题,却可在赏玩奇石中通过奇石的价值得以量化。按理说,相对于造型石和意境石,画面石更为直观明了,懂与不懂所看到的似乎不会有太大差别。而实际上,往往却并非如此,甚至同样存在天壤之别。比如下面这方长江石:
相伴一生(长江石)
此石在2015年4月,被台湾著名赏石家林同滨先生以14.8万的价格收入囊中。不久之后,又被湖北著名藏家李明华先生买走。虽然那次的交易价格我们无从知晓,但绝对不会低于林先生14.8万的买入价。不可否认,此石现已成为众多名家追捧的名石。但在被发现之初,其却有着一段一波三折的漂流历程。
据说,此石出自四川宜宾江安县二龙口金鱼碛,最初由江安县城石友谭某发现。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就毫不犹豫地扔掉了。后又被石农李某捡到,他觉得石上的图案有点像树但又不太像树,特别是右面那一个像个树桩似的。并不认为这是块好石头,随手往搁在不远处的背篼里一扔,结果却没扔进去。便毫不在意地走开了,并在心中对自己说:“看来老天都叫我不要这块石头”。
很快,江安城的石界大佬李朝俊知道了此事。当即赶到李某家里,以四百元的价钱购得此石。李朝俊带着这块石头经历了茶馆老板的3次加价求转让、林同滨5年间数次登门求购,最终以14.8万的高价转给了林同滨。
从被发现到以14.8万的高价成交,期间所经历的人不可谓不多。然而,能够靠眼力和魄力把握住机会和缘分的却寥寥。
发现奇石是要有一点文化储备的,所以,玩石人称能看出些谐趣的过程是发现艺术。何谓赏玩艺术呢?人可以有尊姓大名往来于世上,奇石岂能没有名分蒙尘于世间。多姿异彩的奇石,之所以被部分文人贤达、平民百姓津津乐道,其中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名堂。在玩石圈里,“拣漏”也能拣到好奇石。不错,但这要靠“眼力”。说白了,就是考验你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收藏品味的高低。
一件完整的奇石作品,其观赏价值能否得到观赏者的认可,发现者的人为创作不可小瞧。奇石作为艺术客观存在的实体,须要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挖掘它、反映它存在的内容和性质,奇石才有生命,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眼下,大家觉得石头不好找了,到奇石产地去找更加费时费力,就只有把目光盯在奇石市场了,各地的奇石市场是展示石头、交流石头的场所,大部分人通过奇石市场获取奇石资源。
不过这样的获取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首先要有经济实力,市面上的石头好的价格一般都不低,中低档次的石头又没有收藏价值,找到一块非常满意的石头还真难。唯一的办法就是下功夫锻炼自己的“眼力”,从别人看不出来的石头中觅出境界来,这种“拣漏”的本事,不是一天两天得到的,也不是一年两年学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修养、积累,甚至是终身追求艺术的结果。
石头有具象石和抽象石之分,具象石可能容易辨认也比较好识别,但看懂一块抽象石就难了,在有些人看来,一块抽象石比具象石更能激发人的情感。
抽象石中,只要是它的纹路、图案符合某种情绪的表达,那么它也不失是一块奇石。这种抽象的美不在自身,而存在于人的意识当中,一个人思想境界的终极取向决定了这个石头的“命运”。
同样一块奇石,在一个超高水准的人的眼里它会身价百倍,而在一个普通赏石者眼里也只是普通的石头一块。似曾听到人们这样说,“石头没有好坏,取决于石头好坏的不是石头本身,而是有着知识涵养的人”。
而这种有着知识涵养的人越多,赏石界就会变得越热闹,风河清明,梅花弄影,斛杯碰盏,奇景迭出。倘若没有这些人的参与,石界就只能是一潭死水,污言秽语,满石铜臭。石界需要文化人参与进来,因为石头也是一种文化,高素质的人多了,石文化的味儿也就浓了,市场也就活跃了。
我是主张亲自觅石的,你在觅石的同时,也和大自然紧紧拥抱了,到村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切身感受一下觅石的快乐,让精神彻底放松,这大概是石赋予人的最完美的结合了。
如此一来,我们还在乎钱干什么呢,有钱可以买到石头,有钱能买到好心情吗?当然,我们在“拣漏”时也会碰到好运气,遇上可心的,心情为之一振,不管花多少钱,也是愿意的。这是一种有效获取美石的捷径,就看你赏石的利器磨得怎样了,拣漏要有拣漏的能量,可不是花拳绣腿、“三脚猫”的功夫所能匹敌的。
“拣漏”也别老紧盯在奇石市场,奇石市场相对集中,每天有很多人光顾,即便有“好货”也会被玩石人相中。到奇石原产地去“拣漏”兴许能抱回金疙瘩,原产地的石头都在农户家中,去的人也少,知道有石头的人也并不是很多,你可以一家一户地细心挑选。他们的石头都未加工和布展,堆在院子里,有人看石头时,就在上面泼些水,以显示石上画面的图案。再说了,农户对于奇石的认知程度没有城里人那么精明,不管好坏只往院子里一堆,甚至十天半月无人问津。
农户家中经常有出水的“新鲜货”,相比较,它比店面里的石头还要便宜。
既然是玩石,就要多长个“心眼”,哪怕是别人走过的沙滩也要走,别人扎过的石堆也要扎,凡是有石头的地方,都不妨转转,石里面的那个“漏”就会蹦在你的脚下。是否能拣到“漏”,那是因人而异的。
同样是被称作“漏”的石头在一般玩石人那里可能不会有什么“亮点”,而在艺术家那里,它会成为“香饽饽”。因此,相石必须强调有艺术的眼光,才能把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从石堆里拣出来。
“拣漏”还有一个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避开人的正常视觉,去关注属于“商业石”以外的石头,从“奇、丑、怪、秀”上下功夫,获得你满意的答案。石呈万象,,而最美的象不过是你心中那块见又见不着、摸又摸不到的精神慰藉。因为神秘,它才显得那么庄重而不矜持,古拙而不拘泥,微小而不卑贱;人见人爱,怡情益智,雅趣共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