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074|回复: 0

石头竟贯穿着人类文明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8 14: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球是一块石头,但,这个“石头”是一个大家族。当我们静下心来重新审视石头的时候,才发现:石头竟贯穿着人类文明史!




      石头和我们人类有不解之缘。甚至可以说:没有先民们对石头不断地认知和利用,可能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存在。   《西游记》中的孙猴子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红楼梦》的原名叫《石头记》。


   src=http___nimg.ws.126.net__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2/0516/d2d5298aj00r.jpg


      而人类能完成从猿到人的演化,却是靠和石头打交道——“人猿相揖别,只是几个石头磨过。”——石头成为了人之为人的催化剂!


   


      人类几乎是伴随着对石头的认知的不断深入而完善着自身的发展和演化。






       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就是“石器时代”。


       远古时期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利用石头作为工具或者用具。尽管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大概经历了二百多万年。在这一过程中,先民们从简单的利用石头逐渐认识到石头的软硬、韧脆等物理性质而石头本身的色彩或纹理也影响着先民们,以至让先民们去模仿,诞生了陶器。后来,人类逐步掌握了从石头中提炼铜、铁等金属的技能,用它们制造新一代的工具,社会也随之进步到“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当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在《气象学》中提出,世界万物都是由火、土、气、水四种元素组成的,火在上,土在下,中间是气和水。他的思想成为日后炼金术中物质转化的理论依据。




       直到1862年德国地质学家柯塔(B. von Cotta,1808~1879年),他提出了岩石即构成地壳的矿物的集合体。分火成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这种分类一直沿用至今。


     


      “岩石”大家族取代“石头”大家族,这是科学进步的必然。




《云林石谱》——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作者杜绾,字季阳,号"云林居士",浙江山阴人,平生好石,乃时风所薰。迷石者众,同时赏石趋于细腻、含蓄、超脱。在此背景下的《云林石谱》,提炼总结,含蕴挥发,体现了宋代文人赏石观之精髓。该书尽管核心内容以赏石为主,但也记录了相关石头的物理性质,把石头的坚硬程度划分成8个等级:甚软、稍软、稍坚、不甚坚、坚、颇坚、甚坚、不容斧凿等。杜绾还注意到了石头表面的粗细程度,分为11个级别:粗涩枯燥,矿燥,颇粗,微粗,稍粗,甚光润,清润,温润,坚润,稍润,细润。


      明代李时珍(1518~1593年)历时27年,完成了192万字的《本草纲目》,被尊为“医圣”。记载了许多矿物和岩石的形态、性质、产地、及识辨标志。如长石、石英、云母、方解石、滑石、磁铁矿等,都在其中。当然,李时珍是当药材描述的,所以还讲解了它们的药性。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是人类大家族的一员,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我们的玉文化、赏石文化等。除了杜绾的《云林石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有苏东坡、米芾等等太多的传奇和故事。


太湖石、灵璧石、英石、雨花石、和田玉、蓝田玉、黄龙玉、翡翠等等都是人类文明的硕果。


       当代“赏石艺术”的确立,不仅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将开启人类对石头的再认知。也将拉开人类文化复兴的序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邮箱:89409@qq.com|电话:13707107108|法律声明|【石展网】 ( 鄂ICP备09021864号-1 )

GMT+8, 2024-11-21 23:42 , Processed in 0.2311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