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我国工艺大师戴清升之绝创:“映雪”、“梅、兰、竹、菊”,令世人瞠目,拍案惊奇“石头能开花”,一举荣获“稀世珍品金奖”,至今仍保存在联合国博物馆。“石头能开花”就是指菊花石,在国宾馆、中南海紫光阁、中国工艺美术馆等都有收藏和展陈。是伟人毛泽东、革命烈士谭嗣同等喜爱之物,他们用过的菊花石砚台现陈列在韶山滴水洞和谭嗣同纪念馆。
菊花文化古往今来,形质兼美的菊花素与名人有缘。唐·元稹《菊花》咏:“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芳千古,被后人奉为圭臬。民国时期张恨水之作品,常得菊花之灵气,有诗咏:“飘逸尚留高士志,幽闲不作媚人装”。毛泽东将其中南海丰泽园居室书房命名“菊香书屋”,其《桑子·重阳》一词中“战地黄花分外香”,更是成为咏菊的名句。当代书、画家启功诗咏:“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于谦《石菊咏》:“鬼斧神工出自然,千雕万刻视待闲,粉身碎骨皆不怕,留得高洁在人间”。
天然形成 天然菊花石是经过数亿年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质地坚硬,呈青灰色,内有自然形成的白色菊花形结晶体。它是由天然的天青石或异质同象的方解石矿物构成花瓣,花瓣呈放射状对称分布组成白色花朵,活似天工制做之怒放盛开的朵朵菊花,故名菊花石。
菊花石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湖南、广西、江苏、贵州等地的二叠系栖霞期地层。而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自西向东倾斜,海拔在240米到520米之间,多为高山峡谷,河流深切。区内地貌崎岖,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较多的奇石。据地质部门勘测分类,泸州奇石分六大类,共45个品种。其中菊花石尤独树一帜,主要蕴藏在叙永、古蔺山区及赤水河一带。
观赏价值 “取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菊花石质地细腻,花态逼真,白色晶莹的菊花,陪衬黑、灰色基质岩石的底色,黑白分明,古色古香,充分展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美观,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慰为奇观。因它本身就是一幅天然美丽的图画,若再以精工雕琢成工艺品,更是锦上添花,一幅幅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或束之高阁,或散佚民间。据地矿部门的化验证明:菊花石不含放射性元素,因此菊花石对人体无害。有益元素如Fe、Zn及Ca、Se含量较高,是玩石赏石爱好者的理想石品。
收藏价值 泸州奇石文化源远流长。史书记载,早在周朝便有泸州人玩石、赏石,宋代欣赏泸州纹石形成了风气。到明清泸州奇石的采集、观赏又发展到了相当水平。过去泸州城北珠子街就是专门琢制纹石(雨花石)的地方,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生意兴隆。而菊花石据记载发掘于清、乾隆年间,当地乡民取石垒坝,惊诧发现石中含有“菊花”,且每块菊花独一无二,绝无雷同,各具特色,乡中石匠,如琢如磨雕刻, 遂使菊花石成为贡品,被历代朝廷、官员、商贾作为收藏、馈赠的佳品。
经济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将“菊花石”列入宝石类,并命名“玉叠妃”。因其蕴量稀少,比珠玉宝石类更珍贵,故又被称为“全球一”。 近几年来,先后有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专家、学者、奇石收藏家,石商来泸觅石和交流,并不惜重金,购了许多泸州精品奇石。记者调查统计,泸州现有家庭石馆800多户,觅石赏石人员5000多人,加上城北奇石、古玩城每年收入共约达2200多万元,其中菊花石成交量就有数十万元。每年来泸参观、购石客商近20万人次,有力推动了泸州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代表人物 泸州赏石文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泸州人对奇石更是钟爱有加,玩石、赏石热度不减。现已形成一支以石农、石商、石秀才为主体的新型玩石、赏石、交易队伍,每年还在不断递增。这其中最为代表的是古蔺县奇石协会会长、四川省奢王府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宗林。他以收藏菊花石、化石为主,20余年来,他收藏了近200枚菊花石,枚枚堪称珍品,在他办公室里随处可见菊花石的身影。走进其200平米的家庭石馆“福泽楼”,古色古乡,亭台楼阁,菊花石、化石摆放错落有致,徜徉其间,恍如隔世,尤如时光穿梭来到了远古时代,倾听着化石的演变,目睹着菊花石的形成……
古蔺县奇石协会会长车宗林 车宗林告诉记者,在泸州收藏菊花石的只有近20户,在古蔺就有13户。目前全泸州有菊花石不到1000枚,精品的就更少了,菊花石在越来越难找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往外流失,他希望收藏菊花石的石友们能把精品传承下来,保留好这可贵的文化自然遗产。同时,他将在古蔺建立一个奢王府展览馆,把石文化和酒文化相融,让来宾在品美酒的同时还可以赏石,并准备打出一张名片:“饮泸州美酒,赏菊花奇石”。(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摄影记者 谢洪)
来源: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