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石展网】 首页 石之 奇石讲坛 查看内容

绿松石及葬玉文化

2011-6-8 16: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022|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东方收藏》杂志

摘要: 来源:《东方收藏》杂志 绿松石蝉蛹 7红山文化玉蝉,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 绿松石箍形器   中国玉文化形成的灿烂文化历史和强烈时代精神,展开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序幕。玉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历经夏 ...

[attach]412[/attach]

绿松石蝉蛹


[attach]413[/attach]

7红山文化玉蝉,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


[attach]414[/attach]

绿松石箍形器


     中国玉文化形成的灿烂文化历史和强烈时代精神,展开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序幕。玉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历经夏商周阶级社会的出现及至明清封建制度达到顶峰的漫长历史过程,它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延绵不绝。

  著名的玉文化大家杨伯达先生,把中国玉文化史称为“万年玉文化史”,它经历了巫玉时代、王玉时代和民玉时代三个阶段,体现了人类社会神本主义、人本主义、民本主义三个阶段的发展方向。本篇所论述的松石与松玉的原由发展,恰恰正是循着玉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而发展。

  绿松石其物
  绿松石又名“松玉”、“松石”,是古老的玉器宝石之一,因其色近松树绿色,故名绿松石,也称“突厥玉”、“土耳其玉”。
  科学研究结论表明:自然界的绿松石一般被认为是含铜的地表水与含铝和含磷的岩石相互化合作用的生成物,多与其他岩石共生。单纯的绿松石含纯矿极少,所以绿松石就显得弥足珍贵。它的形状多以肾状、菜花状、钟乳状出现,色以苹果绿、天蓝或灰绿为主,有蜡样光泽,半透明,其硬度为摩氏5-6度,比重为2.6-2.83。绿松石在高温或长期氧化过程中会褪色,呈黑褐色,表面呈现隐隐闪现的钙化云母结晶砂颗粒。绿松石的色源主要取决于铜与铁的含量,铜多则色偏蓝,铁多则色偏绿。
  绿松石的产地包括古波斯(伊朗)、美国、苏联、埃及、南美等地,在国内的湖北西北部、陕西等地也有相当的蕴藏量。绿松石产量不高,由于绿松石与其他石料共生,提纯量低,往往10吨的矿石只可得到1公斤左右的绿松石原石。
  我国史书记载绿松石的文献最早见于清代《清会典图考》:“皇帝朝珠杂饰,惟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琥珀蜜蜡,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绿松石因波斯所产,所以英文名字叫做“土耳其玉”或“突厥玉”。相传经土耳其入欧洲,故称之为“土耳其玉”,我国清代前称之为“甸子”或“回回甸子”。元代陶宗仪在《辍耕录》中按产地和工艺,把绿松石分为三种甸子:“你舍卜的,即回回甸子,文理细;乞里马泥,即河西甸子,文理粗;荆州石,即襄阳甸子,色变。”也有专家认为“乞里马泥”即是“河西甸子”,理由是从甘肃河西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墓葬中绿松石珠居多,由此而定之。又有学者根据新疆哈密出土过远古绿松石的史实,认为哈密可能是“河西甸子”的产地。至于“襄阳甸子”也有说法,湖北松石产地郧西、郧县一带,此地正是古代荆州襄阳辖地。
  优质绿松石主要用于制作弧面形戒面、胸饰、耳饰等。质量一般者,则用于制作各种款式的项链、手链、服饰等。块度大者用于雕刻工艺品,多表现善与美的内容,如佛像、仙人、仙鹤、仙女、山水亭榭、花鸟虫鱼、人物走兽等。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里的“李时珍采药”雕像,即为绿松石雕制而成。绿松石玉雕工艺品是我国独具风格的出口玉雕品种之一。
 
 历史悠久的红山松玉
  绿松石是我国历史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重要玉石佳种之一,考古发现,在距今有5000多年历史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出现绿松石的器物。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西辽河流域史前时期最为强劲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其年代为距今6500-5000年。距今5000年左右是中国史前社会的一个转型期,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的诸多考古学文化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文明化进程显著加快,而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西辽河流域率先走在了前沿,玉文化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并最终确定了西辽河流域在中国史前时期的玉文化中心地位。
  二十世纪80年代,红山文化玉器的发现和研究工作均取得了飞跃性进步,为绿松石的发现创造了条件。1981年发现了凌源与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主体分布范围约1.2平方公里,是一处规模宏大的红山文化中心性祭祀遗址。此后历经数次发掘,在各个地点的积石冢石棺木里出土红山文化玉器近百件。其中,在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7号墓、23号墓、24号墓、25号墓、26号墓,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1号墓,牛河梁第十六地点4号墓中都出现了绿松石的踪迹。可见,在远古的红山文化时期,绿松石就已经是作为陪葬品的珍贵器件了。在牛河梁第十六地点4号墓出土的绿松石坠,造型特征突出,雕琢工艺精良,代表了红山文化玉雕业的高水平。
  2003年4月在浙江东阳发现一座大型春秋越国墓葬,发现3千多件玉石随葬品(组件),但未见一件陶瓷器,这在近年发掘的土墩墓中是少见的,特别是这3千多件玉器中,有大量的水晶石、玛瑙石、绿松石,其中绿松石占大多数,松石中有成品、有半成品,还有大批绿松石原石块料。颜色有蓝色、蓝绿色、黄绿色等。器型有臂环、璜、玦、管、珠、条、剑格等。考古工作者发现这些绿松石原料,被装在一个朽掉的漆器箱内,可见绿松石在春秋时期已成为贵族上层社交活动中的珍贵饰品。现在看来认为绿松石只是作为重器镶嵌装饰之用的说法不够全面,从考古发现和传世品发现证明,用绿松石块料雕凿成圆器和动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近年考古,红山文化遗址内蒙古通辽地区发现的绿松石茧蛹,在阜新胡头沟出土的绿松石鱼,在江西省博物馆馆藏的商代绿松石蝉佩,在青海大同孙家寨出土器物中也发现有用绿松石、玛瑙、骨头的装饰品,在甘肃永靖大何庄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松石串珠,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绿松石珠32枚,其中一枚直径达2.5厘米,山东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骨雕筒,山东临沂大苑庄大汶口文化晚期出土的绿松石佩1件,其长2厘米。北京市平谷商代中期墓葬出土的绿松石串珠9枚,其中一枚呈蝉型……凡此种种,可知我国很早就开始利用绿松石作装饰品,确证无疑。至于所用绿松石的来源,一是来自国外,如波斯绿松石。但大量的是来自国内,如湖北郧西、郧县以及我国的襄阳,处于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地区即江汉之间的屈家岭文化。所以科学家认为,中原的二里头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西北的齐家文化遗址或墓葬中出土的绿松石很可能就是“襄阳甸子”,而不是来自西北遥远地区的“回回甸子”。
  红山文化中绿松石雕件的造型及工艺手法大都与其他玉品种同种类型的雕件相同,是红山玉文化整体发展程度的具体体现。
  湖北籍书法家余胜桥是一位相当有造诣的中年书法家,名声鹊起之后,他的另一半精神天地则后发制人,取得了同样的硕果。余先生书香传家,受先祖的熏陶,自幼酷爱收藏,对书法绘画、陶瓷玉器、金石碑刻都颇有爱好和研究,尤其在古玉研究和松石珠宝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力。他是一个收藏大家,但研究藏品的经纬即内在的学术脉络更是他的追寻方向。由于他出生在湖北,所以对于古老而神秘的绿色宝石——松玉情有独钟,国产绿松石叫“襄阳甸子”,湖北松石产地郧西、郧县一带正是古代荆州襄阳辖地。余先生经年苦心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松石精品即罕见的红山时代绿松石雕件。他所收藏的红山时期绿松石面具、松玉勾云器、松玉猪龙、松玉三孔器、松玉动物雕像、松石茧蛹、松石箍形器、松石C形龙、松石璇玑等已经引起业界的关注和专家的好评。
  对余先生的这批松石精品,我们曾进行过多次的研究和详细的观察,现将我们对这批东西的认识,分别进行研究和探讨。
  余先生松石藏品中有一件引人关注的猪龙,或称为松玉兽形玦,这个器物有以下特点:沁为灰黑色的斑点条纹,在放大镜下呈团簇、毛纹和片块状。器物表面是细小的沙咬坑,松石内沁出的浆液呈灰白色饭糁状与团雾状,此沁浆多见松玉的腐蚀孔、阴槽和钻孔。此造型与一般的红山猪龙有几点不同之处:一、兽身较宽;二、中孔“喇叭口”较大;三、兽额圆隆;四、兽面眼下到兽口的两条阴刻线与弧线连接象征鼻孔与唇齿。此猪龙阴刻槽精细打磨,有明显砣工痕迹。以上说明此器在红山古人所制的器物中是一件精品。
  绿松石C形龙,此龙为典型红山文化器物,沁色黑灰,有白色雾状水沁,松石表面有原始磨痕清晰可见,包浆的沁体沿沁坑和沁孔向四周漫溢。此龙的造型与一般典型器大致相同,其钻孔有典型的二台阶套管钻现象,管钻孔内包浆自然厚重,它有以下特点:一、梭形物宽阔;二、龙首部鬃须的基部有较宽的凹槽;三、阴纹线槽内有先横磨后竖磨的痕迹,这是红山玉器磨制阴纹线槽的普遍运用的琢磨工艺;四、龙体表面有明显的凹凸不平之感,在放大镜下可见纵横交错反复磨制之痕。可见,此物为手工刮磨。
  松石璇玑,此璇玑为天蓝色,上有深蓝色沉积纹色斑,做工打磨精细,钻孔有明显的套钻痕迹,造型精巧,沁色美艳,是件十分难得的松玉陪葬件。类似的玉器在龙山文化遗址中也有发现。红山文化的玉璇玑,三个齿牙或为三条猪龙,或为三条鹰鸮,或为三只蚕,多为变形物,其实上述形制是先民们的一种生命延续和性行为的符号和内涵。到夏商时期,性的内涵逐步淡去,玉璇玑的作用就变成了墓葬品、佩饰以及生产刮削器。
  松玉箍形器,有黑褐色的沁斑,椭圆桶状,上端稍撇为坡形,边缘磨成钝刃,器表的外壁琢磨光润,内壁有直线或弧线的磨痕,此类奇特的松石器件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多次出现,但大部分是玉器,绿松石的器物罕见。早年李文庆先生认为它是先民的发箍,而后建平牛河梁第一号积石冢四号墓此器出土,在人头骨的部位,其作用为发箍使用似乎可以得到证实,但凌源县三官甸子二号墓此类器物出土,在人骨架的胸前,故而有人认为它不是发箍而是护臂器,或是祭祀中的乐器。
  松石勾云器,此器为片状,长方形,中部弯弧状中空,左右两侧各外伸,多对勾脚,弯勾部明显,上下侧边缘各外伸数个锯齿状和圆弧状小凸,正面琢磨出与形制相应的浅凹槽纹络,背部平整,有多个横穿洞孔。色呈天蓝色,器物表面有黑褐色斑,中间有两到三个鸟首,鸟身呈曲卷状,中间镂空,鸟首相连,喙部尖长,鸟身随形磨成勾槽,磨制技法古朴原始,神秘奥妙,具有典型的红山文化特征。
  松石钩形器,颜色青绿色,遍体褐色青斑,扁平体,丰部为勾云状,顶端有星月形,似鸟首,器两侧边缘斜磨成钝刃,内呈弯钩状,腰部有一对穿小孔,尾部也呈鸟首形弯钩,此种器型在夏家店下层文化红山文化之后,商晚代的富豪墓中也见到此器件。
  松石人面形饰,器物扁平状,呈方形,器物呈孔雀绿色,有黑褐色的沁斑和沁纹,包浆厚重。五官比例不甚协调。整个面部五官呈浮雕状,突出于基部之上,五官以红山玉雕常见的工艺手法,堆磨出形,人面的背脊有一对横穿孔。此种器型在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罗家柏岭曾出土,绿松石人面饰较为珍稀。
  此外,余先生所收藏的松玉三孔器和松石茧蛹,类似器型在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和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都曾出土过。
  松石面具在中国和世界的墓葬史中早有它们的踪迹,笔者在几年前曾写过一篇关于松石面具的文章,因此批松玉覆面数量较多,故用考古类比法对余先生的松石面具进行分析,现录摘如下:
  在信仰萨满教的北方古代民族丧葬习俗中,自古就有覆面和死面(遮盖死者面部的面具)的习俗。
  覆面是东胡民族较为常见的一种习俗,在考古发掘中多有覆面文物出土。黑龙江泰来县平洋砖厂墓地是一处东胡及其先世的文化遗存。一墓主头顶和脸部分别用绿松石珠、铜管和涡纹铜泡所覆。这种覆面装饰与同属于东胡及其先人文化遗址的周家地墓地的葬俗有诸多相似之处。周家地墓地属夏家店上层文化,覆面较平洋砖厂墓地复杂,有用钉缀铜泡及缀有绿松石的麻布覆盖墓主面部之俗,上面再加盖一片巨大的蚌壳。
  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曾出土一件断代为渤海时期带有颅骨面孔造型的石质器物,上凿两个圆圆的大眼睛。
  近年,在新疆也有多件面具出土,如1979年在新源县巩乃斯河畔发现石面具一件。上个世纪70年代,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的缀玉覆面都是此类情况。
  萨满教是古代北方各民族共同信奉的原始宗教。当时,古代的先民把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都赋予了一种主观意识,崇尚“万物有灵”,基于这样的信仰,北方民族创造出了“萨满面具”,刻意改变自己的面目和属性,把在大自然面前的困惑、反抗、奋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调节人们对大自然既有恐惧又要依存的矛盾心理和因果关系。
  在同一历史时期,形形色色的面具文化,应运而生。贵州池洲傩戏面具、福建的花面壳(纸面具)、青海的土族纳顿面具、东北的“玛虎戏”面具等等不一而足。追溯古代中国,在汉代,戴面具的傩戏演出可以牵动朝野上下,从皇帝、大臣到平民百姓都喜欢观看;明代,东北演出“玛虎戏”不能有幕布和舞台背景,舞台四周全是观众,演出气氛热烈,观众笑语震天……面具在远古时代,作为先民崇拜神灵、恐惧上天的一种纯精神的万能武器,直到原始先民的恐惧感、自卑感逐渐消失以后,面具才变成一种精神寄托和娱乐工具。
  余先生所收藏的300多件松石器物中有30多件绿松石面饰,它们的造型精巧、神态质朴、生动,材质是产自湖北的瓷松,颜色发蓝,个别泛绿,砣具打磨光滑精致,有极为美丽的自然包浆覆盖其上,面饰表面的蚀孔内有莹润的白色冰雪状浆汁凝固溢出,其造型有浓厚的新石器时代特点。随同这组面饰,该先生还展示了他收藏的一批松石的其他物件,这批珍贵的松石艺术品造件在2008CCTV民间国宝评选中因故未能参评,但受到专家组成员的高度评价。笔者曾与玉器杂件专家蔡国声先生商讨过,蔡先生也认为这是一批难得的松石珍品。
  这些面饰不但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新石器时代—人面玉饰(见台湾版《海外遗珍·玉器二》,长6厘米,径5.4厘米)十分相似,而且也与红山面具造型相似。我们试着将著名的红山文化女神玉头像与湖北绿松石面饰相比较,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惊人地相似:从面型看——有典型中国北方人的“甲”字脸型;从五官看,是用减地法做成的“元宝咀”;眼角上挑;鼻尖鼻翼较圆;眉骨凸起;眼球呈圆珠状;前额宽平饱满;头顶部有束状帽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墓葬出土的面具或面型饰品一般用途有二,一是覆盖于死者面部(与人面等大),另一种则是以人面饰物作随葬和镇墓物品之用。后一种面饰多为直径10厘米以内。古代墓葬面具专家郭淑云认为,出土于新疆罗布泊和藏于日本东京都帝国大学的两件面具及契丹面具可确定为丧葬面具。余先生的松石面具也应当属于陪葬面饰。

  外国玉文化中的绿松石
  绿松石也叫土耳其玉。其实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大概是因为古波斯国所产的绿松石最初是途经土耳其被送往欧洲各地的,便误以绿松石为“土耳其玉”。
  绿松石在国外被称为“十二月成功石”,代表胜利与成功,有“成功之石”的美誉。早在古埃及、古墨西哥、古波斯,绿松石就被视为神秘、避邪之物,当成护身符和随葬品。
  5500年前,古埃及就在西奈半岛上开采绿松石,第一王朝时埃及国王曾派出组织精良并有军队护卫的两三千人的劳动大军,寻找并开采绿松石。考古者在挖掘埃及古墓时发现,埃及国王早在公元前5500年就已佩戴绿松石珠粒。最珍贵的绿松石饰品是在5000多年前埃及皇后(Zer皇后)的木乃伊手臂上戴有四只用绿松石镶嵌成的金手镯,1900年出土时,饰品依然光彩夺目,堪称世界奇珍。
  许多国家的人们对绿松石的崇拜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
  在古波斯的历史中,绿松石被认为是具有神秘色彩的避邪之物,被做成护身符。曾在多处古波斯墓葬中发现绿松石饰物。
  埃及人用绿松石雕成爱神来护卫自己的宝库。
  古印第安人把绿松石当作圣石,他们认为佩戴绿松石饰品可以得到神灵的护佑,而且还象征着“信赖和信任”,也给远征的人带来吉祥和好运,被誉为成功幸运之石。
  伊斯坦布尔位于东西方的交汇点,面临博斯普鲁斯海峡,作为这个城市标志的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就是以绿松石和蓝色瓷砖作为建筑主体的装饰材料,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伊斯兰教认为,蓝色是天堂最宝贵的颜色,伊斯兰祭坛的中央一般用巨大绿松石装饰。

  绿松石的等级区分
  绿松石因所含元素的不同,颜色也有差异,氧化物中含铜时呈蓝色,含铁时呈绿色。其中以蓝色、深蓝色不透明或微透明,颜色均一,光泽柔和,无褐色铁线者质量最好。
  国际宝石界将绿松石分为四个品级:一级品即波斯级;二级品即美洲级;三级品即埃及级;四级品即阿富汗级。一级品为质量最优的绿松石。
  绿松石质地细腻、柔和,硬度适中,色彩娇艳柔媚,但颜色、硬度、品质差异较大。通常分为四个品种,即瓷松、绿松、泡(面)松及铁线松等。
  瓷松是质地最硬的绿松石,硬度为5.5-6。因打出的断口近似贝壳状,抛光后的光泽质感均很似瓷器,故得名。通常颜色为纯正的天蓝色,是绿松石中最上品。
  绿松颜色从蓝绿到豆绿色,硬度在4.5-5.5,比瓷松略低,是一种中等质量的松石。
  泡松又称面松,呈淡蓝色到月白色,硬度在4.5以下,用小刀能刻划。因为这种绿松石软而疏松,只有较大块才有使用价值,为质量最次的松石。但在绿松石原料日益缺乏的今天,常采用注塑、注蜡以及染色等人工处理方法,改善其质量及外观,因而也可“废物利用”。
  铁线松的绿松石中有黑色褐铁矿细脉呈网状分布,使蓝色或绿色绿松石呈现有黑色龟背纹、网纹或脉状纹的绿松石品种,被称为铁线松。其上的褐铁矿细脉被称为“铁线”。铁线纤细,粘结牢固,质坚硬,和松石形成一体,使松石上有如墨线勾画的自然图案,美观而独具一格。具有美丽蜘蛛网纹的绿松石也可成为佳品。但若网纹为粘土质细脉组成,则称为泥线绿松石。泥线松石胶结不牢固,质地较软,基本上没有使用价值。余先生所藏松石属于铁线松。
  研究千百年来深厚绵延的玉文化,绿松石永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通过绿松石的发展脉络,可以追寻玉文化的发展踪迹。在考古工作及文物领域中,绿松石的出土总是伴随着其他各种品种的玉件一起出现,同时代的各类玉器,共同体现了那一时期玉文化发展的整体面貌。
  历史发展到今天,绿松石同样受到人民的喜爱,被誉为“成功之石”和“十二月诞生石”。用绿松石做成的戒面、耳坠等各类装饰品种类繁多,因为它艳丽的天蓝色和回归自然的天然质感,受到现代人的青睐。著名的绿松石雕件“绿松石九狮瓶”陈列于中国地质博物馆,因其外形优美、雕工精湛,有很高的艺术和经济价值。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邮箱:89409@qq.com|电话:13707107108|法律声明|【石展网】 ( 鄂ICP备09021864号-1 )

GMT+8, 2024-11-21 20:04 , Processed in 0.0671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