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恭让:寻觅奇石在于缘
荣获大世界基尼斯奖的“中国石”。
■本报记者 刘畅
“哨所的战士每人都把各色各样的石头疙瘩攒了几罐头盒子。高兴的时候,各自把罐头盒稀里哗啦往铺上一倒,琳琅满目的‘赛石会’就开始了,等大家七嘴八舌地评选出了最佳宝石,‘赛石会’即在叮叮当当的罐头盒声中结束。”这是小学语文课本中《中国石》的其中一段,相信很多人对这篇文章还记忆犹新。
该文作者吴恭让现为兰州军区创作室主任,十几年前偶得一戈壁奇石,从此痴迷石头,由捡石、藏石进而发展到研究石文化、黄河文化。小小的石头也给吴恭让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灵感,让他从一名部队基层政工干部跃身为一位成果颇丰的作家。
寻石
在吴恭让收集的石头中,有杂色的戈壁石、精致的雨花石,也有粗朴的黄河石,他告诉记者说:“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石头,在我的眼里,每一块石头都有独特的含义,那体态不一、融合各色,曲尽其变的纹理和品莹通达的灵性,俨如一帧画、一首诗、一本书……”
“收藏艺术品在缘,寻觅奇石也在于缘。”在吴恭让看来,奇石作为天工独塑的自然艺术品具有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显著特点,因而寻觅尤为艰难。
说起来,那块荣获大世界基尼斯奖的“中国石”的发现,缘于一次偶然。1987年秋,吴恭让在戈壁滩执行任务时发现一块肖形石,捡起一看,其形酷似雄鸡,这让他立刻联想到了祖国的版图。“这块‘中国石’有拳头大小,呈黄白色,反复细看,它不仅周边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连表面皱痕的凸凹起伏也与大陆地貌十分近似。”
吴恭让认为,奇石的发现虽然具有一定的缘分,但这种缘分也源于对奇石始终如一的挚爱,以及千辛万苦的寻觅,和对赏石学问及相关知识的广泛涉猎和灵活运用。他介绍说:“藏石家孟长礼收藏的‘李慧娘’是一块难得的画面石精品,在他之前,曾有人几次从河滩上翻起来看过,没看出名堂又扔掉了。唯独熟悉古装戏剧人物的孟长礼独具慧眼,认识到它的宝贵所在。”
求石
有人说,收藏奇石主看缘,吴恭让与石的缘分,可谓不浅。
2003年9月的一天,吴恭让去一位朋友家做客,无意间看见朋友桌上的一块石头。“我随眼一瞥,感觉那石头特别像人,胸前还用毛笔涂抹上的黑黑的胡子。我指着石头问,你怎么在石头上画人?朋友回答,那石头是天然的。”
朋友的回答让吴恭让大吃一惊,拿起石头细看,顿觉眼前一亮,不由怦然心动。这一块两头尖的长形天然顽石,从背面看非常普通,跟黄河滩随手可捡的石头几无区别,可从正面看,神奇的造型和美妙的着色简直令人目瞪口呆:光亮的脑门下一双浓眉大眼分外传神,浓黑的大胡子中显露出嘴唇和下巴,尤其是左低右高充满动感的臂膀上披着杂色石纹自然形成的袈裟,生动地衬托出人物睿智的神采。整块石头直观地再现了一代高僧的立体形象。“我用力抠刮那黑色的胡子,感觉石质非常坚硬。拿到厨房水池里长时间冲洗,黑色不但没被冲淡,整个面部却更加清晰动人。”
这块奇石让吴恭让简直爱不释手,“要知黄金易得,奇石难寻,尤其是这样具有准确形象、生动姿态和传神表情的人物奇石简直就是千载难逢”。朋友知道吴恭让酷爱收藏奇石,便说自己特别喜好收藏书法作品。吴恭让立即抓住这踏破铁鞋难觅的机会,不惜拿出自己收藏多年的名人字画任其挑选。中秋月圆之夜,吴恭让终于如愿以偿,后来经兰大地质系赵教授鉴定,此石确系罕见的天然瑰宝。
藏石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往往在收藏市场中能达惊人的价格,这让很多人心持疑虑:身边随处可见不起眼的石头,真的是什么绝世珍宝吗?
吴恭让告诉记者,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奇石能够得到诸多收藏家的青睐,是基于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奇石鬼斧神工。“奇石出自天然,历经千秋万岁,任由上苍造化,不经人为加工,这是奇石的鲜明特点,因此更显珍贵。”吴恭让介绍,上海藏石家黄俭收藏的文字石“寿”,赭底红字,遒劲流畅的草书毫锋毕现,它在《收藏》杂志一亮相,就引起中外藏石家的浓厚兴趣,2004年春节,经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邀请的专家评定,估价38万元。
其次,奇石精美绝妙。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大自然就随意雕造出这种富于生命意义的艺术品,这不能不令人惊叹。北京藏石家张竞收藏有一块造型像小鸡的玛瑙石,半透明的球状玛瑙石形似残缺的蛋壳,一只看上去毛茸茸的雏鸡缩在壳内探头探脑,二者浑然一体,惟妙惟肖。
另外,奇石独一无二的特性也决定了任何一块奇石都是不可再生的孤品,自然界里绝找不到一模一样的第二件。“也因此,奇石的观赏、收藏和经济价值尤为显著。例如一方名为‘盘古’的奇石,尽管价格高达228万元,南方仍有藏家急切购藏。”
再者,奇石收山川之美,具有涵养身心的特殊功效。多年来,藏石励志、玩石益趣早已成为奇石爱好者和藏石家的共识。
中国古代美学由于受儒道思想影响,强调“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奇石既是文化,也是艺术。从美学角度看,石头有神有韵有灵气,无言胜有言。人们对大自然造化的奇石,从好奇到热爱,以至痴迷有情,达到人与自然的共处,是赏石美学的必然。以中国古代美学的观点,吴恭让对奇石的痴迷也不足为奇。
《中国科学报》 (2013-01-11 第16版 雅趣)
不错,占了一个沙发!首赏了! 欣赏了{:soso_e16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