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村首富的石头梦
馆主顾建华和他的太湖石
雨谷里位于城北的金星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高低不平的小平房被用作各种废品回收站、小卖铺、快餐店,从外地来苏州打工者的孩子放了学之后就在田间地头嬉戏打闹。不过最近,贪玩的孩子们发现家门口多了一个有趣的地方———石头园子,小孩子还不懂得欣赏石头,不理解它们的宝贵价值,却从中窥到了与平日生活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主人顾建华说,这是他送给村里特殊的礼物。
村首富要把苏州的石头留在苏州
孩子们口中的“石头园子”其实是平江区金巷花木盆景奇石园,这个由养猪场改造成的奇石园是由村民顾建华一手建起来的,园子不大,只有700多平方米,放置石头的展厅是由原来养猪场的民房改造的,有一个房间里甚至还留有原来居民烧饭用的灶台,顾建华将灶台粉刷一新之后,用毛笔绘上了山水图,倒也显得与满屋子的石头相呼应起来。三个房间被用心设计隔开,走进去有种别有洞天的感觉,记者粗略数了数,里面陈列了近200块石头,顾建华很得意地告诉记者,这些石头大部分都是太湖水石,只有太湖边才有的石头。
说起他如何开始收集太湖石,还有一个小故事。顾建华是土生土长的金星村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在村里办了一个印花厂,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他先后做过塑料包装、印刷、地产投资等方面的生意,资产越来越多,成了金星村远近有名的村首富。富起来之后,顾建华一直想着回报,每年坚持给村里的贫困人家和外来民工的孩子捐款,村里有个梅林庙,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顾建华也积极捐款参与建设。村民们都说:“我们这里的首富是个大好人。”
五年前,顾建华在和朋友的聊天中得知太湖边有一批石头要出售,都是珍贵的太湖水石,朋友还告诉他,有意向想买的几个老板都是外地人,这些苏州的石头有可能要被运往外地了。“听到这个消息,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事情。那么多苏州的珍贵石头,我希望它们可以留在自己的家里。”卖家开价400万,顾建华多次上门谈价格说动了卖家,最后以180万的价钱把270块石头兴高采烈地运回了家。
一天一杯面一瓶水,他在屋里和石头“说话”
第一次买石头,顾建华的初衷仅仅是想把它们留在苏州,当时的他对石头的知识几乎为零,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存放,无奈之下他把厂里一座600多平方米的仓库腾空用来放石头。从那之后,顾建华开始补习石头知识,买书、拜师、学艺,5年功夫他成了半个专家。在这期间,他的寻石之路也没有停止,虽然生意繁忙,但只要一有空,顾建华就会去太湖边的农民家里收集各种太湖石。现在,他收集的石头多达400块。
石头越来越多,总放在仓库里不见天日也不是办法,顾建华生出一个念头:村里那么多小孩,不少都没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为什么不能让这些奇石成为他们感受艺术文化的起点呢?这个想法得到了金星社区书记季永海的支持,他把村里的一块集体用地租给了顾建华,这块地原来是养猪场,至今隔壁还有一个小猪圈,站在园子里就能听见猪叫声; 门口是一条狭窄的小路,勉强可以容纳一辆汽车通过,两米远的地方就是废品回收站和小缝纫店。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里并不适合玩石头这样一项似乎专属于文人雅士的活动。但对于顾建华来说,这个地方很不错:面积够大、房间够多,最关键的是,就在村里,就在村民的家门口。
选好了地方之后,顾建华开始着手准备石头的展示工作,这花了他一年多的时间。原先运过来的石头没有支架,不适合摆放,顾建华专门到红木厂请了专业的设计师,根据每一块石头的形状和姿态设计独一无二的红木底座,每做好一块就把它搬到奇石园来摆放好,如今400多块石头还有不少仍在红木厂里等待加工。
在石头展厅的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写着“心语堂”三个字。顾建华告诉记者,这是用心和石头对话的意思:“这几年和石头打交道多了,发现它们真的是有生命的。生意不忙的时候,我就带着一杯泡面和一瓶矿泉水来园子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擦石头、对着它们自言自语,有时候我觉得它们真的能明白我的心思。”在这里确实处处能看到顾建华用心之处,墙上挂着不少与石头有关的书法作品、对于石头的介绍,有些石头下方有空缺处,他就精心选购一些憨态可掬的小人像摆在下面,让人看上去觉得十分可爱。
他想让村里的孩子在家门口感受艺术
“前阵子放暑假,门口的小孩子看到园子的门开了就会跑进来玩,有时我们园子里工人家的孩子也会把他们的同学带过来玩,他们之前都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我就当导游给他们讲解这些石头。”谈起这些事情,顾建华显得非常高兴。不过,他也告诉记者,现在奇石园还没有能力像自己当初设想的那样运行。园子里现在除了顾建华之外还有两个工人,几百块石头每天都要擦一擦、房子也要打扫,这些耗时的工作就只有他们三个人来做,而当有小孩子来玩的时候,工人们并没有知识基础为他们讲解,只能由顾建华亲自上阵。“我自己还有工厂要照应,平时生意很忙,不能经常来园子,如果我不在,园子就只能大门紧闭了。”
目前园子用的还是村里的地,等一年之后所有石头都装上红木架运过来,这里的空间就显得十分局促了,顾建华说他希望能给石头找一个固定的家:“其实比较合适的是在太湖边买一块地,专门为它们建一个馆,这样与太湖水石相符合,这也是我前阵子考虑的方法。但是我更希望能让石头们留在金星村,让我的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受艺术。”
来源:姑苏晚报
本报记者 周伟蔚 摄影 张健 {:soso_e181:}欣赏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