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玛瑙之都”阜新,玛瑙—在阜新传承了8000年
在宝玉石这个大家族中,玛瑙属于中档宝玉石,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沙美里亚人就用玛瑙制作成一个形似斧头的工艺品,现存于美国纽约历史博物馆中。许多国家把缠丝玛瑙作为“八月诞生石”,西方人认为,佩戴它象征夫妻和睦、恩爱、幸福,被誉为“幸福之石”。在中国,玛瑙与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珍珠并称为佛家“七宝”。历代文人墨客为它写诗做赋。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了玛瑙的药用价值,称它对调节神经、加强记忆力、改善睡眠、维持兴旺的精神具有卓著的功能。因此民间有着“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
千百年来,皇室贵族都将它作为宫廷贡品而备受推崇。相传,清朝乾隆皇帝的朝珠就是由阜新玛瑙制成。
阜新玛瑙,历史悠久。
早在8000年前,阜新的查海先民发展成中国北方的“第一代农人”,他们创造了“世界第一玉”与“中华第一龙”,将红山文化向前推进了3000年,阜新因而有了“玉龙故乡”的美誉。在查海遗址中,出土的上百件玛瑙刮削器告诉我们,8000年前的查海人就已懂得依靠玛瑙的硬度来制作生产生活工具。
盛世兴宝。
在阜新大地上,挖掘整理的辽墓数十座,里面出土了大量的玛瑙工艺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辽中期墓葬清河门四号墓出土的玛瑙花式盅,该盅呈椭圆形,造型极为美观,料质为透明度较高的灰白黄丝玛瑙。
辽代的史料记载,阜新地区的老河土、十家子以及苍土等地,大雨过后,田间地头,河床上下,玛瑙石俯拾皆是。农民捡拾后,卖给当时被称为“火石客”的玛瑙商人,再转送到玛瑙加工作坊进行精雕细刻,辽代的阜新玛瑙加工业初露端倪。
阜新地区“开挖窑洞十六,窑两千人,南部设有商邑。”《清实录》中记载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清乾隆年间,阜新玛瑙产业规模宏大,盛极一时。
上世纪七十年代,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的阜新人开始有意识地打扮自己、扮靓家居,再一次把目光投向玛瑙。
今天的阜新,已拥有三大玛瑙专业展馆和五大玛瑙专业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玛瑙交易中心和玛瑙产品集散地。从太阳岛至海南岛,从青岛至新疆,凡旅游景点上所见的玛瑙,大多产自阜新,并且是阜新人亲自经营。
今天的阜新玛瑙行业,已经国际化了,它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全国乃至世界的玛瑙行情。随着阜新玛瑙产业的不断壮大,阜新本土的玛瑙资源已远远不够,巴西、乌拉圭这两个玛瑙资源丰富的国家便成了阜新玛瑙原料的新基地,如果阜新玛瑙产业有一点点振动,都会波及这两个国家的玛瑙原料出口行情。
历经8000年的沧桑岁月,阜新玛瑙所放射出的晶莹之光,汇集着先人的心血与汗水,闪烁着今人的智慧和力量,呈现着阜新这方热土独具特色的生命状态与文化色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