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奇石,小心被捧杀
东汉泰山太守应劭所辑录的民俗著作《风俗通义》中,有这样一个典故:“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 说的是有位官吏的马很是肥壮,看到的人都说是匹好马良驹,定能跑得飞快。马主人对这些赞誉之言甚是得意,便驱马不停地奔跑,以至其疲劳而死。原文虽寥寥几句,却表达出深长的意味:杀君马者道旁儿也(杀你马的人就是在旁边那些给你马鼓掌的人,夸之者就是害之者)!而更早的《吕氏春秋》中也记载了类似的典故,名为《九石弓》:“齐宣王好射,悦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试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生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这两个典故所反映都是“捧杀”现象,在当今社会这一现象仍广泛存在,奇石圈自然也不例外。
从古至今,没有人不喜欢被他人赞美,没有人喜欢被他人批评。同样,赏玩奇石的,没有人不渴望自己的藏石被他人认可和夸奖,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石头被别人挑剔和贬低。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捧杀”现象经久不衰且广泛存在的主要原因。捧杀就是一把无形的刀、一颗裹着糖衣的炮弹,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让被吹捧者在赞美声中变得自以为是、浮躁狂妄,进而迷失自己,坠入铺满鲜花的陷阱。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被捧杀呢?简单来说,就是那种把自己太当回事的人。这类人在赏石过程中,关注的不是如何学习和精进,而是如何比别人更高明、更有面子、更有影响力。他们喜欢被赞美,享受被赞美,习惯了被赞美。久而久之也逐渐相信了人们的赞美,并心安理得地接受了人们冠以的“专家”、“赏石家”、“大藏家”、“赏石艺术家”、“赏石理论家”等诸如此类的名头。最后却多以德不配位跌下高台而凄惨收场。
其实,捧杀不仅有“他人捧杀”,还存在着“自我捧杀”。在心理学中,我们除了愿意得到“别人的心里赞赏外”,还有一种机制是“自我安慰机制”。如果自我安慰多了,不愿意承认失败,不愿意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可以改变的内因,而是一味追求内心的平静,那么这就变成了“自我欺骗”,其产生的结果也就会越来越脱离实际。慢慢地,就会越来越无法接受现实,进而建立起“虚幻的自信和自尊”,这就是“自我捧杀”的过程。“自我捧杀”在奇石圈里比较常见,那种认为“自己喜欢的石头就是好石头”的就属此类。
在赏石过程中,如何应对“他人捧杀”呢?很简单,那就是做到两个时刻保持:一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我认知,不被他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二是时刻保持谦逊与低调,不看高自己,不看低他人,不出风头,不做力所不能及的事。那么,又该如何应对“自我捧杀”呢?一是多了解多学习,提高眼界,扩大知识面,既要知他人之长也要知自己之短;二是多听逆耳之言,同时克制自己的表现欲,不要对不了解的事情随意评论。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捧”都会造成“杀”的后果。在石友间的日常交往中,互捧是一种常见交流方式,有的时候为了礼貌,有的时候为了气氛,并非都是虚伪,也不全是“阿谀奉承”。因此,还是要与那种“捧杀”区别对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