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 发表于 2021-1-22 13:35:16

在石头生意上,教训与经验成熟了整个市场。

奇石市场由稚嫩到成熟,走在它多姿多彩的历程中。在由衷的欣慰之余,也感慨万千,下面试录几个真实镜头,以飨石友,但千祈莫要对号入座,以至误会,面赤而不雅。

一、天价店

有位顾客看中店内一块石头,问价后被吓跌了眼镜:八十万元人民币。店主再三叫顾客还价,在纠缠之中,莫名其妙的顾客最终只花八千元买下了那块莫名其妙的石头。

从此,尝过甜头的老板把店内所有的石头全面调价,随便一块石头开价均在四、五万元以上,此店仿佛不是在卖石头而是在卖汽车。老板说:顾客问价后莫还价,还价就要“搞死你”。

当然,这种拿大砍刀的生意,只能“千年等一回”!

二、乱促销

很久没有生意的王老板终于找到了促销的手段,他在店内摆放了一叠叠印刷精美的各地拍卖奇石的资料图片。每当有顾客入店,他热情招呼之余便用拍卖资料上奇石的价格,对照自己的石头,与顾客讨价,对拍卖行当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王老板最终还是栽那些资料中,他总认为自己的石头甚至比资料中标价数万元的拍卖品还要好上十倍。结果是顾客走了,王老板还责怪顾客“不识货”!

找错了参照物的生意,很难说服得顾客。

三、兵不厌诈


都说“卖石头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就能吃三年。”所以平时店主无聊,扑克、麻将成了消遣手段。某日,李老板要吴太太将上次欠的麻将钱结清,但吴太太说没有钱。李老板就说,昨天你老公才卖了块黄蜡石给广东佬,得了六千元。被逼急了的吴太太说漏了嘴:呸!哪里卖得六千,才是二千!哄你是癫婆!


李老板听后心中咯噔一下,呆了半天。晚上与老婆说:妈的,吴老板不是人,平时肯定是故意夸大卖石头的价钱,鼓动我们跟风,喊高价,吓跑顾客。然后他自己就便宜地卖石头了。他是叫我们来车水,水浅后他来捉鱼。施放烟雾弹的战术,也有奏效的事例。


四、福兮,祸兮?


第一次做生意就出手不凡的年轻人小覃,只花五千元买下一块石头,转手就卖出十万元。此事让市场的业主议论了半个月。石头是一块搁置在市场空地多年的水冲石,平躺着几乎被草掩没了,因市场平整土地要建房,石主一时找不着地方放这块三米见方的巨石,就急着处理。在市场做搬运工多年的小覃,耳濡目染也见识不少,买下此石后就竖着配了个木座,像块大屏风,因石上有些孔洞浮雕变化,即取名“龙凤呈祥”。巧的是有一外地顾客要为某公司大厦落成剪彩送礼,相中此石后便出手豪爽,大半天功夫即钱货两清。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众多羡慕不已的眼光中,小覃似乎找对了感觉,看准了自己的目标,在宴请老乡的酒桌上,动员几位堂兄弟,趁热打铁,凑出二十万元,租辆车来到红水河边,也只花了一天功夫,满载而归。细细算来至今已块一年了,二十万元买来的五块石头,也几乎被灰尘蒙得面目全非,不是主人无心打理,而是小覃借口外出,躲债去了。因为几位堂兄对石头一窍不通,他们在逼着小覃,要追回买牛买化肥的钱。


小覃偶然买了一块好石头,又偶然能高价卖出,就盲目用生产、生活资金超能力地去运作奢侈的摆设品,必然会增加失败的风险。“没有这么大的棕子叶,就不要包这么大的棕子。”


小覃没能享受上帝恩赐他的“一夜暴富”,反而走上了躲债的艰难之路。


五、什么人唱什么歌


吴三哥原来开家生意很不错的猪脚粉店,自从某天听到俩吃粉的顾客大谈做石头生意赚了不少钱后,就无心再忍受煤炉的熏烤,烫粉手酸的煎熬,把粉店转让后得的钱全部投入石头买卖。石头店开业快两年了,门可落雀。久久能卖出几块石头又全部变作租金缴给了市场。人闲心更烦,俩公婆每次路过原来自己那家粉店,心像打翻了的五味瓶,那时赚钱少是少些,但天天有得数。后来老婆用离婚来威胁三哥。二个月后再路过“三哥奇石店”时,一张被风吹掉半个角的红纸上写着“旺铺转让”。


三哥忘记了:米粉是人们用来填饱肚子的生活必需品,而石头只是精神领域的个性很强的摆设品。经营的理念不同,对象不同,手段不同。


我以前看过一本《贸易论》(英国),最记得扉页上有句话:勤劳和智慧区别了穷人与富人。


在石头生意上,教训与经验成熟了整个市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石头生意上,教训与经验成熟了整个市场。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