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7 发表于 2020-5-17 15:13:50

只要能感觉到美,赏石便趋妙境之途 | 好的审美是赏石第一捷径

赏石是发现的艺术,属于审美范畴。在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中,赏石文化是一个重要分支,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赏石艺术申遗成功、鉴评标准体系的逐渐普及,赏石进入各级文化活动殿堂,乃至赏石文化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发展,这些都标志着赏石进人了一个新的繁荣时代。


现代赏石,以其特有的具象美、意象美和抽象美,博得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而赏石活动,也由简单的赏玩上升到文化艺术的高度。想要要推动赏石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提升赏石境界。

传承是提升赏石境界的基础。毛泽东《贺新郎·读史》:“人猿相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人类与石头,缘起于旧石器时代。石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从简单的实用的工具到佩戴的饰物,是从生存到审美的一个质的飞跃。

从玉器的出现到美石的赏玩,也是赏石范围的外延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宋代米芾提出“瘦、皱、漏、透”,形成比较完备的赏石理论,也是被公认的古代赏石标准;清末藏石大家张轮远提出“形、质、色,纹”的赏石理念,这是在“瘦、皱、漏、透“的基础上对赏石理论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创新让赏石境界趋向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交通的改善,人们采石的范围和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新的石种不断涌现,人们对美石的观念逐渐不断丰富和完善。而当代的“形、质、色、纹、韵”,更增加了赏石过程中的人文因素,突出了精神层面的意蕴之美。所以,无论是赏石藏家还是赏石理论家,都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赏石论,而应与时俱进,不断总结与创新,因循守旧,按图索骥固不可取,但是摒弃历史,放弃传统更不可取,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赏石文化。


包容是提升赏石境界的保障。我国当前已发现的观赏石种类达几百种,其中不免有形体差异、大小之分。窃以为,真正的赏石境界,应该是兼容并包,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并存,高雅与通俗融合。正所谓,没有下里巴人就没有阳春白雪,没有通俗也没有高雅。赏石,是一种审美活动,赏石者的年龄、阅历、文化素养、审情情趣等,对赏石活动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

求同是丰富赏石境界的必然。每块石头各有不同,而千人千面,每个人的视角、境界也不尽相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要知道,赏石既有高端文雅之风,也有百姓民俗所爱。石界却存在着一股不良风气,一是对小石种存有偏见,认为应该随主流,赏玩大石种;二是稍有资历的玩家,对刚入门的初学者不屑一顾,或者自恃清高,主观霸道,对观点不同的人说三道四,嗤之以鼻。这既不利于新石种、小石种的推广与发展,也不利于广大石友的团结与共进,是万万要不得。

审美是进入赏石境界的钥匙。赏心悦目,往往是引导人们进入奇妙的赏石世界的最初动力,赏石的最高境界也正是能够放松身心,摒弃功利去发现美,方能渐趋中和之境。真正有高度、有境界的赏石家,应该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理解、接纳和包容一切,要明白不同层次的境界所感受的“美”虽然不同,但从赏石个体上说,只要感觉到了美,便达到了一定的赏石境界,高雅与世俗共同构筑了赏石文化的多样性。

石海无涯,赏玩有道。从赏石理论上讲,我们只有继承悠远的赏石传统,感受古人文心,融合时代精神,齐放百家之花,开启创新之风,才能繁荣赏石艺术,构筑赏石艺术之理想境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只要能感觉到美,赏石便趋妙境之途 | 好的审美是赏石第一捷径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