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中国古代玉石雕刻之美
在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雕塑艺术中,玉石雕刻是最独特的一种。中国古代玉石雕刻作为一种特殊的雕刻艺术形式,它的产生,完全源于自身材料、雕刻技法、雕刻形式,使得其既有内在的美又有外在的美。受到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喜爱。它有着温润细腻的材质,色彩缤纷,使用特别的雕刻工具,雕刻方式和技法,形成了集材质美、色彩美、形式美、艺术美、含义美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一、中国古代玉石雕刻材质美
东汉许镇在《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者。”玉石,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产生,由致密的多种矿物质组成,我们所熟知的玉石品种,如和田玉、翡翠、绿松石、琥珀、玛瑙等都是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产生。玉石质地坚硬缜密、细致滋润、颗粒致密,表面为矿物的端口透漏出油脂的光泽,再加上磨蚀呈光滑曲面,有“温润以泽”之美。玉石材质的美,还体现在其内在的纹理变化和敲击时发出清越的声音。这些都能唤起人们对美的欣赏和对美的共鸣。《礼记》云:“大圭不琢,美其质也。”就是说不需要通过雕琢也能显示出玉的美,它的美可以直观地从材质看到。东汉时期许慎《说文解字》称,“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颜色、质地、光泽温润有何,滋益万物、恩泽万物,是玉石富有仁德的表现。“理之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是根据玉石的外部特征可以了解他的内部情况,表里如一,内外一致,是指玉石富有正义感,坚持实事求是;“其声舒扬尊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择不挠,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絮之方也”把玉材质的美的特点比喻成君子的品德。
二、中国古代玉石雕刻色彩美
玉石材质显现出细腻滋润光泽,与普通石材相比,有白玉的白,翡翠的绿,青金石的兰青,珊瑚的红,琥珀的黄等,这些色彩,或浓艳或欲滴,或深沉或淡雅,或柔和或鲜艳夺目,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神工之美,满足了人们对视觉美的欣赏需求。
双色美,是指玉的两种颜色形成调和与对比,调和是在差异中走向“同”。对比是倾向于“异”,玉色调和美, 色彩中的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青、青与紫,紫和红都为临近的色彩,在同一色中深浅的变化,变化中保持一致,都属于调和。杜甫诗中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玉的调和色也是同理。玉色的对比美是两种极不相同的颜色刚好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如色彩中的红和绿、黄和紫、黑和白、蓝和橙都是对比色。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万绿丛中一点红”亦或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都说明对比色有让人眼前一亮,对美好事物产生联想,产生对美的共鸣。
多色美,一块玉石上出现了多种颜色,玉石内在肌理色条,色块疏密有致地变化,斑驳陆离的变化规律,使得玉石又美又神奇。
三、中国古代玉石雕刻形式美
中国玉雕的形式可以简单分为:具象玉雕、装饰玉雕和抽象玉雕。具象玉雕:以客观事物为参照物,对其外观、神情、动态、性格等进行刻画再现,但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是抓住特点,准确、生动、自然地表现出内在意境,以达到传神的效果,以有形现无形,从而达到艺术效果。装饰玉雕: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概括、夸张、提炼后再表现出美的价值。如:屏风、玉雕画、器皿等,装饰玉雕不在乎是不是真实,而在于是否具有美感,在于实现对称、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美。抽象玉雕:是能调动欣赏者的情绪,产生丰富联想和强烈共鸣的,直接表现出本质和内在结构的艺术形式。由于玉石雕刻受材质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抽象玉雕是很少的,但是抽象纹饰就很多,如:涡纹、太极图、饕餮等。
四、中国古代玉石雕刻艺术美
(一)中国古代玉石雕刻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从自然与现实中汲取养分而表现出来的美。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变化万千,为玉石雕刻创作美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题材。人们观察到大自然流露出来瞬间的美(如河底鱼儿游动流畅的线条,动物捕抓猎物奔跑时矫健身姿),通过玉石雕刻形象写实或写意地雕琢出来。中国古代玉石雕刻,追求雕刻形象的单纯、独立性,往往舍弃繁琐的细节、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背景,特别注重表现细节,使得雕塑本身非常精练,意蕴深远而耐人寻味。
(二)玉石雕刻的艺术美虽然是来自生活,但不等同于现实生活,是经过对生活的提炼,对现实生活美的加工,按照美的规律雕琢出来的。生活中的美尽管也丰富生动,但凌乱、复杂、分散,只有将美进行创作才能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将植物、花卉、自然生长状态等形成变化多样的造型,肆意生长的枝叶、花朵,通过对称、均衡原理进行重新组合,将原本简单的线条运用重复排列,交叉弯曲的手法与造型融合在一起,可以达到繁荣华丽或清新细作的装饰效果。
(三)玉石雕刻的艺术美是由人创造出来。它是一个或一批玉石雕刻者对现实生活进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后所表达美的形式。用生动的形象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表达出玉石雕刻者的对美的理解,同时符合历史时期人们审美要求和审美情感。比如:礼玉,追求“以少为贵,以素为贵,以简为美,以质为美 ”的审美效果。
(四)中国古代玉石雕刻的艺术美体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反映了从事玉石雕刻者的聪明和智慧,在工具落后的情况下,靠着坚韧的毅力不断地雕琢,打磨,最终呈现出不同造型,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线条流畅圆滑的作品,实在令人惊叹。
五、中国玉石雕刻含义美
中国古代玉石雕刻更注重内容的选择和意义的表达。内容题材广泛:花草植物、人物动物、山石景物、大好河山等,受宗教信仰影响,有时是神龙、祥凤,他们的共同点是以人的情感,审美为基础的,具有特殊的含义美。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以早期的礼玉、葬玉为代表的,表现出崇高、庄重、严肃、诡异的含义美。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猪龙造型奇特,给人一种神秘、震慑、诡异、惊奇之感。将祭祀、权位等思想观念隐含于玉石雕刻中,都是想通过奇特的造型引起人产生恐惧、可怕、敬畏的心理以达到加深印象。
(二)从世俗的审美观念出发,将人们现实生活中所寄予的美好愿望融合于玉石雕刻之中,使之富有世俗生活审美所能理解、接受的含义。玉石雕刻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更注重含义美,简单地说,就是含有美好寓意的美。中国古代玉石雕刻特别注重寓意的美好,除了在礼玉等所体现出的庄严、诡异的美之外,还给人带来和谐、平静、心情愉悦的感受。唐宋时期,荷花、梅花造型的玉石雕刻,是取其出污泥而不染,迎寒风而绽放的拟人化的美好品格。
(三)中国古代雕刻不仅有世俗化的含义美,还有集主题内容、雕刻形式为一体,表现人的精神境界,鼓舞人心,奋发进取的玉石雕刻作品。如清代的《大禹治水》,体量大、雕琢难、雕琢手法高超,表现出令人振奋、雄伟壮观的美。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玉石雕刻不仅有自然属性的材质美,有人的创造力、智慧、与想象力共同创造的艺术美,而且还结合了现实生活和人们对美的理解、对美的欣赏的含义美。大大提高了玉石雕刻的艺术品味和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
林诗栋,福建罗源人,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广东省四会市珠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肇庆市福州商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金银珠宝业商会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广东省玉石雕刻高级技师,四会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2014年荣获广东省技术标兵称号,1997年在福州学习寿山石石雕,2002年创办个人玉雕工作室,2007年到四会从事翡翠雕刻。先后得到多位行业前辈指导,擅长花鸟动物镂空雕和仿古雕等,工艺精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