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展存展望
2005年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之后,“观赏石”一词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2007年9月14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观赏石鉴评标准》将狭义观赏石定义为“在自然界形成且可以采集的,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石质艺术品。”这种开创性的介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相对于其他众多事物的悠久历史来说,观赏石还是一个新兵,如何给它一个相对准确、全面而又完整的定义,使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仍然是石界亟待探讨的课题。
一、观赏石是一种资源
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是稀缺性和效用性,这也是观赏石所具备的。
一方面,观赏石具有稀缺性。
即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观赏石的存量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是有限的。
其原因无外乎三点:观赏石的存量是有限的,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观赏石是有价值的,如无价值即无所谓稀缺;观赏石不是随意可得的,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
这种稀缺有两种类型:绝对稀缺性和相对稀缺性。
绝对稀缺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下,观赏石的存量无法满足人们的总需求。相对稀缺是指由于观赏石种类、档次等分布不均衡而造成某时、某地、某种观赏石的局部稀缺。
除此之外,人们的消费欲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价格水平等也都能成为影响稀缺性的外部因素。
另一方面,观赏石也具有效用性。
即人们把观赏石作为商品进行消费时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观赏石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不但蕴含了自然奥秘和人文沉淀,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的经济价值。
开发利用观赏石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一般来说,经济总量增长通常意味着可以消耗更多的观赏石资源;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使观赏石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科技进步、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等因素,最终都会增加社会对观赏石的需求。
如上所述,观赏石具有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稀缺性和效用性,因此也是一种资源。
这个概念具有三种含义:一是观赏石的存在形式、存在环境,能够让人们在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条件下将其观赏,即可观赏性;二是观赏石在现有的或潜在的经济环境中可带来盈利,即可盈利性;三是观赏石将随着开采和利用技术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可变化性。
二、观赏石的经济价值
自然状况下的资源有没有价值,在理论界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
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商品价值只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只有人类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资源中不包括人类活劳动,所以没有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残酷剥削,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经济理论基础。但在当今现实社会中,也存在一些解释上的困难。
第一,观赏石资源是生产之必需,是创造价值必不可少的。所以,没有经过采集的观赏石资源无价值论的观点有些难以服众,也不利于经济发展。
第二,受这种观点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资源无价、原料低价、产品高价的“高消耗、高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导致观赏石资源无偿占用、掠夺性开采和浪费使用,造成观赏石资源毁损、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成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
笔者认为,观赏石资源无论是否被采集,都是有价值的。因为它的存在,就可能给人们带来效用。
它是人们对观赏石的一种主观评价,是站在消费的角度来思考观赏石价值的问题,是一种主观价值论。观赏石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它对人们有效用,如果没有效用,哪怕他劳动量再大,成本再高,也是不值钱的。
分析观赏石价值构成时不但要考虑效用的因素,而且还要考虑稀缺、偏好、补偿、供求均衡、边际成本、市场组织、外部效应等因素。
三、观赏石的定义
观赏石,顾名思义,应该是既能观看,又可以品赏的石体,其中包括了各种天然或经过人工采集的、雕琢过的石体。
但人工雕琢过的观赏石,包含了艺术专家们的构思和工艺,价值中增加了他们的劳动价值,使得同一件观赏石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价值,给目前观赏石的鉴评工作会带来一些困难。
所以,在经过人工雕琢过的观赏石鉴评标准没有出台前,只能对未经过人工雕琢过的观赏石进行鉴评,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这不应该改变经过人工雕琢过的石体也是观赏石的客观事实。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观赏石是指在自然界形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利用,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以产生社会效用的、稀缺的资源性石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