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石业 发表于 2012-8-5 20:21:06

凉山南红玛瑙

凉山甲谷南红玛瑙 玛瑙依其纹带花纹的粗细和形态分有许多品种。纹带呈“缟”状者称“缟玛瑙”,其中有红色纹带者最珍贵,称为“红缟玛瑙”。此外尚有“带状玛瑙”、“城砦玛瑙”、“昙玛瑙”、“苔藓玛瑙”、“锦红玛瑙”、“合子玛瑙”、“酱斑玛瑙”、“柏枝玛瑙”、“曲蟮玛瑙”、“水胆玛瑙”等品种(见李时珍《本草纲目》)。 红缟玛瑙这个称谓不是一个科学上的概念,而是一个古玩意义上的约定俗成,红缟玛瑙玛瑙又名鸽血玛瑙、鸡血玛瑙。相信任何一个的收藏者在了解后都会过目难忘,因为其颜色几乎不具有可替代性。唯一需要提示的是红缟玛瑙的缟丝视觉上是重叠形成的,看上去如同油画颜料无数次涂抹而成(实际上类似也是这个过程,只是并非人力使用颜料,而是大自然使用岩浆)。 红缟玛瑙的历史如同玛瑙中的“大西洋州”,来去都是如此匆匆。从西周开始,我们在零星的组配中可以发现一些红缟玛瑙的珠子,不过数量的比例非常微小,更类似于一种无意所为。是作为西玛的一种替代品存在的。但这种情况很快就发生了逆转。时间进入春秋,红缟玛瑙的春天似乎瞬间到来。在这以后直到战国晚期的500多年中,红缟玛瑙似乎成为了整个社会高层审美追求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整个中国北方都涌现了诸多的红缟玛瑙珠和红缟玛瑙环,并且在考古记录的统计中,出土墓葬的平均档次都相对很高。 战国晚期到秦汉时期,红缟玛瑙的用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类珠、环类红缟玛瑙制品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红缟玛瑙不再作为纯装饰品与其他玉器类制品配合使用,而更多的使用在装饰和实用并行的剑饰上,并且单独使用。这是玛瑙真正独立作为玉器一个品种的重要的里程碑























, 秦汉时期的红缟玛瑙选料的审美观似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的红缟玛瑙制品的选料更多的出现了红白相间的原料。其中红料部分的红度也出现了下降,在白料中也出现了水晶化、半透明化的趋势。并且产生了原始的玛瑙俏色的取向,这一点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连云港博物馆馆藏的一件红缟玛瑙剑饰)就很典型的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 红缟玛瑙告别历史的舞台也同样那么突然,在魏晋的简葬之风的影响下,红缟玛瑙伴随着更加著名的游丝毛雕、汉八刀等等玉器的种种高峰,默默的彻底离去,不见踪影。这个速度就如同其兴起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从此之
后,只有在元代和清代,可以在浩如烟海的玉器大家庭中找到红缟玛瑙数量极少的的点点影子。 从上文简单的介绍中,我们也许可以拉出一条有趣的审美主线。纯装饰——装饰实用;高纯度的红色——红度下降的俏红;厚重浑厚的选料——相对透明轻快的选料。这些似乎很可以和时代性结合起来。春秋之时,整个中国大地散落着不下五六千个小国(选自梁启超《中国与国际联盟》,1919),大比例的小国中都洋溢着奋发向上的精神共识,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精神逐步衰落,乃至汉代而起的基于成熟的封建社会确立所带来的超快经济发展,以及这种经济发展带来的享乐主义,繁缛逐渐成为社会的审美共识。这一过程在小小红缟玛瑙的细微变化中似乎也得到了一种体现。 南红很早前就被人们开采利用了,玛瑙古称“赤玉”就包括南红玛瑙。南红玛瑙,常见的颜色为甘肃的柿子红,大红, 粉,也有不常见的紫红,以及这些颜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变化色,包括接近透明的无色,都大致的定义为南红的颜色范围。颜色质感为胶质,除柿子红、大红以外的颜色都是由极细小的点状物构成。而其白色的纹路多少则看情况,有像丝带一样的纹理也有白红相间一半一半。南红除了白色纹路及透明、半透明外有时会夹杂一些伴生矿,多为白色或无色水晶。  南红玛瑙颜色鲜艳,质地细腻。在清乾隆年间,柿子红色南红玛瑙就开采绝迹了,现在传下来的南红玛瑙大多是汉到明,近年来开采出的南红矿绝大多数为粉色,偶有大红色,但数量极少


没完没了 发表于 2012-8-6 12:57:10

漂亮!有雕出来的成品吗?便宜的话,收藏一块!

洛阳荷花 发表于 2012-8-10 20:37:35

{:soso_e179:}

天地人合一 发表于 2013-11-13 09:23:38

支持~加精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凉山南红玛瑙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