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子 发表于 2011-6-30 10:48:02

拳石容天地,方寸贯古今-小品石的历史赏评考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名句,赏石亦如此理,“石不在大,奇绝则行”。浓缩的精灵都是精品。小品石往往更出奇,更出彩,更具有迷人的魅力。雨花石虽小,却被誉为“国之瑰宝,石中皇后”,享誉世界;内蒙古阿拉善所产的沙漠漆、戈壁玛瑙石,多为小品,个个金肤玉体,美仑美奂,奇巧精绝。广西红水河的大湾石千姿百态,形肖神似,常出意料,倾倒石友无数;更有灵璧石、太湖石小品,玲珑奇巧,天划神镂,自古以来为多少帝王将相、高贤名士、文学艺术巨匠,石痴石迷所追崇。观赏石艺术本来是一种浓缩艺术,奇石是天成缩景,他压缩了人们与大自然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与历史长河的时间距离,使人们足不出户尽享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的自然风光,可纵观历代波澜风云史实。小品石不仅可彰显山川河流之自然景观,而且对古往今来的人物百态,生物万象,社会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等,都能够缩表淋漓尽致,其完美奇妙程度是其他大型石难以达到的。不仅如此,小品石还具有便于搬运保养;便于随身携带,手握把玩;占用空间小,不受庭院房间窄小,楼层高低所限;便于两块或多块组合,提升欣赏品位;便于参展、交流、赠送亲友等等独特优势。因而小品石从古至今备受青睐,有史以来在奇石大家族中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历代赏石先贤们的赞誉褒扬,见载于古籍者洋洋梓版,今简要辑录如下: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曾赞曰:“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覶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钦定四库全书《云林石谱》宋·杜绾著宿州灵璧县,地名磬山,石产土中,岁久穴深数丈……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状,或成峰峦。又有一种石理嶙峻,若胡桃壳纹,其色稍黑。大者高二三尺,小者尺余,或如拳大,坡拖拽脚,如大山势,鲜有高峰岩窦。
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怪石辨》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钦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其等有灵璧石、英石、融石、道石、川石、桂川石、邵石、太湖石与其他杂出亦多等。今列于其后。
宋·李弥逊《五石·序》:岁戊戌秋,舟行宿泗间。有持小石售于市者。取而视之,其大可置掌握,峰峦与欎然,若岩宝涧壑,水落月吐,云影渺冥。若远若近,皆有自然之势。乃以千金购之,而为之名。
宋·《铁围山丛谈》蔡绦著,记述“灵璧研山”云:南唐李后主宝一“灵璧研山”径才逾尺,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高者名华盖峰,参差错落者为方坛,为月岩,为玉笋……各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左右则引两阜陂陀,个凿为砚。天雨则润,滴水稍许于池内,经旬不燥,后主甚为宝爱。
宋·饶节《向居卿所藏灵璧石歌》: 灵璧之石妙天下,奇资异质穷变化。时时好事获寸尺,估量牛马未当带。……迩来得石不盈尺,依稀尚带莓苔迹。气象中喊万仞悬,秀润仍分千里碧。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仕。宋代著名书画家,嗜石如癖,其与灵璧石有着不解之缘,趣闻轶事颇多。如《古今谈概·癖嗜部》载:米元章守涟水,地近灵璧,蓄石甚富,一一品第,加以美名。入室把玩,终日不出。杨次公杰为察使,因往涟焉,正色言曰:“朝廷以千里郡邑付公,那得终日弄石,不省禄郡事?”米于袖中取一石,嵌空玲珑,峰峦洞穴皆具,色极青润,婉转反复以示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殊不顾,乃纳之袖。又出一石,叠峰层峦,奇巧更胜,又纳之袖。最后出一石,尽天划神镂之巧。顾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惊见之下,忽然趋前曰:“此石非独公爱,我亦爱也!”即就米手攖得之,登车迳去。米以杨夺其所最,惘然自失累月,屡以书请之,竟不复得。灵璧石人见人爱,爱之必藏,藏之必珍。杨次公在妙造绝伦的灵璧小品石面前,结果还是暴露了掩饰的欲望,只是做不到像米芾那样天性率真罢了。米芾能将三方美石藏与袖中,足见小巧之至,小品石之魅力大矣!宋代文学家叶梦得,也是爱石如命的赏石大家,据传当年他去开封赶考,回来的路上碰见一灵璧巧石,喜爱至极,随借钱购买,恰逢生病发烧,抱石而眠,烧退病除成为佳话。后来他在其《石林记》中记述“得石病愈后爱石不已,夜抱而眠,终身相伴。”想来,叶梦得所夜抱之石定是小品,否则被窝里是容不下的。
元·赵孟頫《咏小岱岳》:泰山亦一拳石多,势雄齐鲁青巍峨。此日却是小岱岳,峰峦无数生陂陀。千岩万壑来几上,中有绝涧横天河。粤从混沌元气判,自然凝结非镌磨。……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杭省广济库出售官物,有“灵璧小峰”,长仅六寸,高半之,玲珑秀润,卧沙、水道、裙褶、胡桃文皆具,于山峰之顶有白石笔山,圆莹如玉。徽宗御题八小字于石背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略无雕琢之迹。
明·林有麟著《素园石谱·御题石》:大德初,广济库出售杂物有一石,小峰长仅六寸,高半之。玲珑秀润,所谓胡桃皮、沙坡、水道皆有之。山峰之半有圆白小月,莹然如玉。徽宗御题八小字于峰旁云:“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略无雕琢之痕,真神物也。
两书所载,虽然文字不尽相同,但所述尺寸、纹理、造型和御题内容完全一致,实为一石。这尊灵璧石原为徽宗心爱之物。
明·张应文著《清秘藏·论异石》载张茂实蓄灵璧研山二枚。辑如下:余向蓄一枚,仅拳许,峰峦叠起,绝无斧凿痕,极玲珑可爱,乃米颠故物,转入松雪斋,复转人余手。复一枚,长有三寸三分,高三寸六分,作虎丘剑池,亦不假雕凿而成。一为好事客易去,令人念念耿耿。
清·胡朴安著《奇石记》记载“米海岳砚山”甚祥:陆煊《梅谷偶笔》云;米海岳砚山余获见于清吟堂高氏。径约八寸,高半之,为峰六,右第一峰曰玉笋,突然耸峙,上有洞穴,微类笋形……中一峰高四寸有奇,如卷旗,如张伞,曰华盖。第二峰则高立,高不及三寸,而有数十仞之势,第三峰与华盖峰相连,冈阜朴野,是名曰翠峦……。
米万钟,字仲诏,明万历进士。万钟为米芾后裔,生平爱石,韵事联翩,人称“友石先生”。闽人陈衍曾撰《米氏奇石记》一文,被清人孙承泽收入《天府广记》,录如下:米氏万钟,心清欲淡,独嗜奇石成癖。宦游四方,袍袖所积,唯石而已。其最奇者五,因条而记之,为灵璧石者二:一高四寸有奇,延茅坡陁,势如大山,四面皆磷玻螺砢,如绘画家皴法,岩腹近山脚特起一小方台,凝后而削,台面刻‘博原’二字,小篆佳绝。
中国灵璧石泰斗孙淮滨先生撰文“灵璧石文化琳锁”.中云:中国文人高士,格高志远,以造化为灵。其文房用具,扬弃人工,涵摄大化,自然山石为其崇尚。研山、研屏、笔格、镇纸之属,多假与灵璧小品。近代最为有名的藏石家要数“南许北张”,即上海的许问石和天津的张轮远,他们都是以收藏雨花石及小品石最为著称。最为有影响的赏石著作应推张轮远所著《万石斋灵岩石谱》和章鸿钊所著《石雅》。艺术大师徐悲鸿、张大千、梅兰芳、老舍先生等也都是热爱收藏奇石小品的名家。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先生更是众所周知的藏石、赏石大家,沈老藏石也多为小品石,并重在寄物以情,寄物以思,具有纪念意义,他的藏石中就有一块从列宁躲藏住过的草棚旁边拾来的,被视为珍宝。他在《与石居》中写道:“吾生尤爱石,谓是区其间。缀拾满吾居,安然伴石眠……”郭沫若先生看到沈老所藏的小品石后,提笔赞道:“磐磐大石固可赞,一拳之小亦可观,与石居者与善游,其性既刚且能柔,柔能为民役,刚能反寇仇,先生之风,超绝时空,何用补之,以召童蒙。”沈老先生收藏的小品石现部分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嘉兴沈钧儒先生纪念馆。综上可以看出,小品石中之精品一直被历代赏石家视为珍玩尤物,给予极高的评价。小品石作为一个种类,自古以来在奇石大家族中占有着十分荣光和重要的位置,其历史身价显贵荣耀,在赏石热的当今更是风光无限,收藏小品石前途无量。 作者简介:刘云升,安徽宿州人,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宿州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萧县观赏石协会会长,宿州学院灵璧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建设银行宿州分行高级经济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拳石容天地,方寸贯古今-小品石的历史赏评考证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