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奇石还是要讲究“瘦、皱、透、漏”
当前人玩石都讲象形,个人认为玩石的最高境界还是无形,求意,大象无形。中国赏石文化历史久远,起于唐,盛于宋,发展于元、明、清,近现代更是繁荣昌盛。自宋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透、曰漏”起,“瘦、皱、透、漏”之赏石观念延续至今。近十年来,赏石界提出了“形、质、纹、色”的赏石标准,是对传统赏石观的继承和发展。“瘦、皱、透、漏”主要说奇石的自然形态,是对石体形式美的具体要求。究竟什么样的自然形态才符合“瘦、皱、透、漏”?其标准是什么?对此,赏石界著书论石,文章纷杂,但深层探讨者,寥寥无几。对同一块奇石,不同修养的人,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认识。笔者在此提出一点浅见,供赏石界有识之士斧正。
“瘦”是指奇石形瘦健美,体态窈窕。赏石界有句口头禅:“宁玩圆蛋蛋,不要薄片片。”不是说“瘦”好吗?其实,“瘦”不等于单薄,而“薄”也不是“瘦”的标准。一块奇石要达到“瘦”,其轮廓要成曲线美,其形体比例要符合黄金分割率,要形瘦神满,丰而不肿,骨气傲然。
“皱”的本意是皮肤松弛而成的纹路,用到赏石上应指石体层叠交错、沟沟壑壑而形成得皱褶。皱褶起伏变化无论大小,其弧线、弧度应自然,不可间断,与石体落座的角度要顺势,不可杂乱无章。
“透”指奇石横面前后、左右洞透而穿。一块奇石,即使洞洞相通,穴穴相连,形如龙门石窟,未有一个洞穴穿石而成孔洞者,也不符合“透”的标准。“透”的标准很多,比如与石体的比例要求恰到好处,协调合理。一块奇石洞孔虽有,但仅可容针,不可称其为“透”。透洞分布的石体方位也有要求。如果一块奇石仅有一个孔洞,偏于边角,不能称为“透”。作为景观石,最好洞在中上方,或通体遍布,而山形石,最好洞在下方。“透”还有孔洞多少的要求。石体透洞最好在3个以上,多孔多姿,玲珑剔透,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和美感。有些石友把仅有一个孔洞的奇石命名为“锁云”是不恰当的。一个洞是锁不住云的,只能叫“穿风洞”。只有3个以上孔洞,云从一孔进、多孔出,才能云雾缭绕,久久不去。
“漏”的原意中有一项是指孔隙,用之赏石就要求石体竖面孔要多、隙要大。缝隙线细、孔洞如针,不符合“漏”的标准。孔隙上通下达,要与横面的透洞相连。孔隙虽漏贯乾坤,但在石体周围任何一个部位都看不见孔洞,也不能称其为“漏”,最好是孔穴曲弯,空髓网布,纵横交错,孔隙相通,一窍焚香,孔孔出烟,香云环抱,恋石不去。
“瘦、皱、透、漏”特色各异,相映成辉。一块奇石瘦皱常兼有,而透漏应相连,具备“皱”的要素,自然也符合“瘦”的标准。有了透洞,自然也就是“漏”的一种,洞少可漏月,洞多能锁云。“瘦、皱、透、漏”四要素(或标准),具备一项即可赏玩,两项兼备就是精品,三项有之可称绝品,如果四项集一块奇石之体,那就是稀世无价之宝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