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9-2-18 13:17:04

中华赏石流派探析


如果说一千个观众眼中会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万个赏石爱好者就可能会有一万种赏石偏好,所以说划分赏石流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中国古代赏石流派主要以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雨花石、大理石等有限的几个石种为基础形成。赏石文化发展至今天,呈现空前繁荣之盛况,新石种、新理念层出不穷,已全面超越古代赏石文化的认识水平,不能再单纯以石种为依据划分流派。

    为便于理解赏石风格差异,认识地域文化内涵,我们根据石种、产地、赏玩方式、鉴赏理念等特点,大致把中国赏石流派划分为八大流派。其中依据观赏石资源的欣赏特性可划为五大流派,包括形态石派、画面石派、质色石派、矿物晶体派、古生物化石派, 每派又可分出若干子流派;依据地域和文化的特性可分出三个特征鲜明的流派,包括台派、海派、岭南派。这种分类方法既归纳了石种特点,也考虑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和审美取向的不同。所总结的这些流派,一是具备鲜明的赏玩特征和审美偏好,明显区分于其他石种与赏玩文化;二是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不但在当地交流传承,也对其他地域的收藏家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收藏价值和文化内涵已被广泛认可。

    目前,中华赏石流派还处于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之中,有些流派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存在相互包含、重合的部分,我们根据其现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暂为其独立划分流派;有些地区虽然赏石活动盛行,参与石友众多,可惜尚无独特、鲜明的文化特征,影响力还不够广泛,只好忍痛割爱,暂不为其划分流派,留待日后增补。

(中华赏石流派示意图)

 

 
一、依据观赏石资源的欣赏特性划分为五大流派

1、形态石派

划分原因:
    形态变化富有审美张力,视觉冲击力强,是传统赏石理念中最为重要的观赏要素,也是当前观赏石鉴赏的重要因素之一。形态石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和庞大的爱好群体。形态石派分为传统形态石派与新形态石派。
收藏特点:
    传统形态石派以收藏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传统石种为主,注重瘦、皱、漏、透、秀、声等传统鉴赏特点。新形态石派收藏范围更广,不受石种约束,注重形态的象形与表意,在传统鉴赏风格的基础上,还讲究质地、色彩、意韵等观赏要素,如戈壁石、摩尔石、雅丹结核石、云南铁胆石、九龙壁等。戈壁石是新形态石派的代表性石种,面世不久便以绝佳的质地、形态、色彩、包浆(沙漠漆)等优越特性引起石界普遍关注,颠覆了以石灰岩类观赏石为主角的传统赏石观念。
区域分布:
    传统形态石派以安徽、江苏、广东等灵璧石、太湖石、英石的产地为主,辐射至周边地区及各地藏家。新形态石派的分布,则以西北戈壁石产地和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观赏石消费城市为主,以及其他新形态石种的产地。

2、画面石派

划分原因:
    画面石的纹理变化复杂,往往形成具象或抽象的画面,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文化内涵,吸引着诸多赏石爱好者痴迷沉醉。画面石派分为天然画面石派与打磨画面石派。
收藏特点:
    天然画面石派注重石形、石皮的天然性和水洗度,以观赏具象或抽象的画面、纹理为主,石型多为不规则圆卵状,崇尚质朴内敛的文化氛围,具有强烈的人文气质。天然画面石以长江、黄河等江河流域的水冲卵石为主,如长江石、黄河石、雨花石、长岛球石、新疆额河石等。雨花石是天然画面石派的独特分支,雨花石的体积、质地、赏玩方式都与一般的水冲卵石有所不同,其体量多在10厘米以内,一般放置在白色瓷碗中观赏,小中见大,质美如玉,色彩斑斓,被誉为“石中皇后”。
    打磨画面石派则不注重石形、石皮的天然性,而是通过对原石进行切割、打磨、喷砂、抛光等方式来发掘其潜在观赏效果,注重纹理所形成的画面意境,如大理石、草花石、清江石、金海石等。大理石原称点苍石,是打磨画面石派的典型代表,南诏大理国时期就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庭,明清时代广泛开发应用于屏案摆设,影响深远。
区域分布:
    天然画面石派以长江、黄河等江河流域的画面石产地为主,影响至北京、台湾、韩国等地的海内外藏家。打磨画面石派以云南大理地区、湖北清江流域、山东临朐、北京平谷等产地和加工地为主,影响范围广大,易为大众接受。

3、质色石派

划分原因:
    有些观赏石虽然在形态和画面等鉴赏要素上缺乏亮点,但却具有细腻玉润的质地或鲜艳亮丽的色彩,同样深为石友喜爱,如长江红、大化石、贺州蜡石、黄龙玉等。这类以质地、色彩取胜的石种具有喜庆、吉祥、富贵、宝气等观赏特征,与玉石文化接近,具有庞大的喜好群体。
收藏特点:
   质色石派首先注重石头的质地、色彩和美好寓意,在质、色基础上也讲求形态、画面、意韵等方面的审美表现。代表石种有以质色取胜的蜡石、玛瑙、大化石、彩陶石、三江彩卵、戈壁彩石、崂山绿石、长江红、雅江绿等。
区域分布:
    以岭南及周边地区为中心,也包括浙江等蜡石产地,新疆、内蒙古等玛瑙、戈壁彩石产地,以及其他一些质色石种的产地,辐射至北京、上海、台湾等各地藏家。

4、矿物晶体派

划分原因:
    在欧美国家,矿物晶体收藏已有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它是随着近代采矿业的发展而兴起的,有着数以千万计的爱好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矿物晶体收藏在国内逐渐兴起,目前发展极为迅速。
收藏特点:
    矿物晶体生成条件苛刻,开采难度极大,对品质要求很高。在收藏中要注意八个主要影响要素:一是注重稀有性;二是注重晶体的颜色、光泽和透明度;三是主体矿物要突出;四是共生矿物越多越好;五是注重晶体天然发育的完整性;六是注意晶体是否有破损;七是要有围岩;八是要求整体美观,视觉效果好。
区域分布:
    桂林和长沙是国际著名的矿物晶体集散市场,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新疆等地的矿区是中国重要的矿物晶体出产区,藏家则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目前,中国唯一的矿物化石专业展——“上海矿物化石展销会”已经在上海举办六届,培养了一批爱好与收藏者。

5、古生物化石派

划分原因:
    在欧美国家,古生物化石也是一项很受欢迎的收藏,已有数百年发展历史。由于古生物化石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古生物化石收藏在国内逐渐兴起。
收藏特点:
    在收藏中注重以下要点:一是化石的稀有性;二是化石的美观程度;三是品相是否完好;四是石化程度;五是化石的形态;六是在国家法律许可范围内收藏和交易。
区域分布:
    古生物化石产地,及各地古生物化石爱好者。

二、依据地域和文化的特性分出三个特征鲜明的流派

1、台派

划分原因:
    台湾地区的赏石文化完整地延续了中国传统赏石风格,并在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赏石文化交流中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赏石文化体系,对推动中华赏石文化的全面复苏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收藏特点:
    “秀丽儒雅,兼容并蓄”是台派赏石的主要特征。台湾地区收藏的石种十分广泛,既有本岛出产的西瓜石、铁钉石、南田石、玫瑰石等石种,也有大陆出产的戈壁石、大化石、彩陶石、长江石等优秀石种。台湾赏石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座架、配景、灯光、题名、赏析等观赏要素的设计非常周到、精致、系统。
区域分布:
    台湾地区,其赏石理念影响着各地藏家。

2、海派

划分原因:
    近年来,上海地区的赏石活动异军突起,充分利用其国际都市的优越地理位置,内外交流频繁,赏石理念新颖,迅速成长为一方赏石文化中心。
收藏特点:
    “精致细腻,海纳百石”是海派赏石的鲜明特色。一是重形,二是重座,三是海纳百石,四是重视小品石组合,这四项特征不是海派专利,但海派以其特有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把这些赏玩风格推向极致。上海藏家接受石种广泛,不局限于某一石种,相比而言更偏爱于形态石类。海派底座设计精美,底座与石头形态的变化相结合,浑然一体,艺术性强,华美却不失其真意。海派赏石还探索出一套精致典雅的小品石赏玩风格,在小品石的选型、布局、搭配、摆设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
区域分布:上海及周边地区。

3、岭南派

划分原因:
    岭南地区的赏石风格也是质色石派的典型代表,受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的影响,广东成为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其赏石理念偏重于商业文化色彩。其观赏石产地则以广西红水河流域为中心,观赏石资源异常丰富。
收藏特点:
   “质玉色艳、富贵吉祥”是岭南赏石的主流风格。红水河流域出产的大化石、彩陶石、大湾石等石种色彩艳丽、石肤润泽、质地上佳,潮州、台山、贺州、龙陵等地出产的蜡石细腻润透、色彩丰富。此外,红水河流域还出产摩尔石、黑珍珠、卷纹石、天峨石、草花石等以形态、图纹著称的石种。
    丰富的观赏石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使岭南地区成为新时期赏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观赏石资源与观赏石经济结合密切,成功地推动了当地观赏石产业的发展,广西柳州成为国际著名的观赏石产业中心。两年一届的柳州国际奇石节已是石友们期盼的国际赏石盛会,每年一届的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是国内举办最为成功的观赏石展销会,在当地政府和石界人士的努力下,岭南赏石正在形成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
区域分布:
    岭南及周边地区,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云南三省。因古代云南省部分地区属岭南地区,且云南赏石风格以质色为主(如树化玉、蜡石等),与广东、广西风格相近,在此一并划入岭南派。

小结
    赏石流派是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它们之间既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又特色鲜明、彰显个性。如海派对底座的精致要求正在影响着其他流派的底座观念;如画面石派对画面意蕴的沉醉和坚持,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如大化石、戈壁石跨越地区的广泛流传,促进了传统赏石观念的改变与发展。综而论之,我们难以冒然定论说某派最好某派次之,大千石界可谓是万石争妍,各有千秋,这也正是赏石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魅力所在,是赏石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感谢温庆博、王毅高、周易杉、秦文联、赵德奇等各位老师对本文提出的宝贵建议,在此深表谢意。本文中的赏石流派分类方法还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抛砖引玉,恳请各位方家指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华赏石流派探析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