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黑煤球 实际是有机宝石
清陈目耕《篆刻针度》:“煤精石,色黑而质坚韧,体轻有似乌犀出秦中可作为印。”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据地质学家的考证和鉴定认为:煤精是一种特殊的煤,系远古森林中那些油质丰富的坚硬树木,如柞。榆。桦。松。 柏等,被洪水冲到低洼之处,经过地壳变迁,高温和地下压力的泥化作用,使之成为一种黑色的结晶体。煤精成因必须是由一定的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再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成。煤精石是褐煤的一个变种,为不透明,光泽强的黑色有机宝石。大约形成于300万年前。 烧煤曾是人们过冬的主要取暖方式,望着炉火中熊熊燃烧的煤块,只感觉时间流逝,又有谁会想到这些不值钱的煤中或许还蕴藏着一种宝石。煤精,看上去和煤并没有太大差别,它与煤矿伴生,很容易被人忽视,然而事实上,煤精却是一种能与琥珀相提并论的有机宝石。 1981年,陕西旬阳县出土了一件极为特殊的文物,它是一枚印章,高4.5厘米,宽4.35厘米,由26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多面体组成,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笺”“信启事”“耶敕”“令”“密”。考古学家根据印文内容及核查史书判断,此印应为西魏、北周将领独孤信之印。经研究后,考古学家发现了更令人称奇的事,原来这枚印章还是用煤精制作而成,于是将其命名为“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国人擅长煤精雕刻 煤精雕刻的工艺品在我国古代不太多见,一些古人曾将煤精作为印石,如前面提到的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清人陈目耕也在《篆刻针度》中著录:“煤精石,色黑而质坚韧,体轻有似乌犀出秦中可作为印。”据有关资料显示,直到晚晴,盛产煤精的抚顺等地才出现了专门从事煤精雕刻的作坊。当时,木雕艺人赵昆生将传统雕刻工艺成功地用于煤精上,创作了许多煤精雕工艺品。后来,现代煤精雕刻在赵昆生的弟子刘东坡等艺人手中发扬光大,进而涌现出郭义、李玉明等煤精雕刻大师,其作品还被展示于人民大会堂。晚清刘德六藏煤精石笔筒
2009年5月,一只晚清刘德六藏煤精石笔筒在北京保利“古董珍玩日场”上拍,最终以1.68万元成交。这只煤精石笔筒,色泽黝亮,雕作树桩形,其上以透雕、浮雕、浅刻诸法表现松、竹、梅,画面古朴中见细致,苍劲里显婉约,其底部有晚清画师刘德六的“红梨花馆”印,为煤精雕刻的上乘之作。 近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与煤精外观相似的仿品,由于它们大多以玻璃、塑料、硫化橡胶、煤等廉价材料制作而成,故藏者可以通过煤精的特性进行鉴别。 此外需要藏者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煤玉属于有机宝石,其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碳,可以燃烧,所以保养煤精的要点就是绝不能让其靠近高温热源,否则高温会使其内部结构改变,产生裂纹,甚至发生燃烧。
煤精常见的仿制品有黑玻璃、黑曜岩、无烟煤和硬胶。相对于接触时有凉感的黑玻璃和黑曜岩,煤精有较低的导热率,所以触摸时不觉得凉;无烟煤的刻画条痕是黑色的,而不同于煤精的巧克力色条痕;而硬胶中含有30%到40%的硫,摩擦时会产生硫磺气味,煤精摩擦时则没有这种味道反而像摩擦琥珀一样起电,所以煤精也被称作黑琥珀。
品种折射率相对密度硬度光泽其他煤精1.66(点测)1.30~1.402.5~4树脂光泽煤烟味,粉末褐色,不污手黑玛瑙1.53~1.542.606.5~7玻璃光泽条带状构造,贝壳状断口黑耀岩1.492.405~6玻璃光泽有晕彩,或者白色的团块染色大理石1.48~1.682.703油脂光泽玻璃光泽粒状结构可见解理,遇盐酸起泡,擦拭掉色黑塑料1.46~1.701.05~1.551~3蜡状光泽气泡、流动线,热针有辛辣味或塑料味。
煤精因软硬适中,又是一种理想的工艺雕刻材料。适宜雕刻各种动物。 人物。 佛像等,但雕刻前须蒸片刻,以防其性脆崩缺。亦可充当印石之用(市售黑色印章坯料多为煤精)。是继琥珀之后的又一种同族中难得的珍贵工艺用材。
在美国,珠状煤精所装饰的长项链是咆哮的二十年代的流行装饰,那时妇女和年轻的喜欢穿套鞋不系鞋扣的女子会戴上从脖子延伸到腰际的煤精项链。通常用重棉纱来穿这些煤精珠子。一些小的结会将这些珠状煤精隔开相等的距离,也避免相互磨损。 从装饰品到实用品,品种繁多,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文房四宝、烟具、配饰等,都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品,颇受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赏和欢迎。 一件用上等煤精料雕刻成的艺术品,往往从构思到成品的问世要耗去雕刻家数月甚至几年时间与精力,因每一刀痕为手工刻下,所成之作在世仅此一件,决无相同,煤精在世界上十分罕见,为我国特产。
很详细!可以互相交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