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石赏石 自发自觉的文化诉求
编者按十七届六中全会倡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提到民族和国家的战略高度。古城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自觉引领风气之先,创新文化产品,满足多元化需求,拓宽了大众精神文化视野,衍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取得,又为光大中华传统文化,聚集精英人才,提高全民素质和城市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报记者透过一些自发的文化新现象,感受到文化的巨大魅力,并引发深层次思考。. □本报记者苑竹君福蔡萌.解码保定文化新现象之一.玩石赏石 自发自觉的文化诉求.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她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态传承,并作为共同财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社会每一分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精美的、奇异的石头在达官贵族、文人雅士心中辗转流传几千年,大家辈出,光照千古,今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我市近年来兴起了唐河彩石热,“引山岳入室,享自然大雅”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文化诉求。 最深刻感知石文化力量并从中获得丰收与喜悦的,莫过于唐县花塔、河暖、周家堡和顺平县神南、神北等村的农民。 12月16日,唐县花塔村张丽恩一家正围在电脑前七嘴八舌,儿子不太熟练地上传着唐河彩石照片,老人在一边小心翼翼地给石头清洗上油。 石头,司空见惯的东西,成为这个深山村庄户人家的“座上宾”。 几年前,一群“驴友”在唐河中发现了多彩的石头,引起了石友们的极大兴趣。这些石头被河北省观赏石协会命名为“唐河彩石”,随后在全国石展中崭露头角,获得多项大奖。唐河彩石在唐河两岸和保定众多玩家中掀起轩然大波,“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唐河给我市赏石界注入激情,也受到北京、青海、山东、内蒙、广西、湖北等地石商的关注和喜爱。石友们纷纷奔赴唐河,不管酷暑严寒,走遍了唐河的角角落落,摸遍了大大小小的石头。 随着一批又一批外来者的光顾,唐河两岸的村民对唐河彩石由熟视无睹、疑惑观望到一试身手、欣喜若狂,尝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少则收入几万,多的几十万。 原来蹲在地上晒太阳的老汉,到唐河边捡石头去了;常常聚在一起打麻将的大姑娘小媳妇开始琢磨怎么收拾才能吸引买家;小伙子们积极探讨什么样的石头更有收藏价值。毕竟是祖辈守着唐河过活的人,不能眼看着外来人把宝贝弄走了。 终于,一家人参与进来,整个村参与进来,唐河两岸的村民都参与进来了…… 与此同时,每个周末都有一大帮石友“全副武装”进山。唐河深深吸引着人们,专业的、非专业的,玩出点儿档次的和刚刚上道儿的,据不完全统计,仅市区就有唐河彩石爱好者七八百人。逢双休日,大家聚集在力高市场,摆摊设点,交流买卖。澎园专业市场也初具规模,省内外的奇石爱好者也经常来这里研讨赏玩,唐河彩石热逐步升温。 2010年1月,保定唐河彩石研究会正式成立。会长杨亚龙介绍,唐河彩石有北方奇石的粗犷美,兼具南方奇石的色彩美,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张士中称之为“中国长江以北最好的观赏石”。但唐河彩石由于发现时间短,未被人们普遍认识,与广西的大化石、来宾石, 内蒙的戈壁石、云南的黄龙玉等新兴石种的风起云涌相比,还有很大距离。要把唐河彩石这个品牌树立起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还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对于唐河彩石的前景,专家分析,随着赏石文化的普及,玩石人群的急剧增加,国内外的观赏石组织都在积极寻找新的优质石种,这对唐河彩石来说是个很好的契机。把唐河彩石打造成保定特色文化名片,可以促进文化产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一门心思玩石头,世代土里刨食的山里人,因为文化的感召,开始学习数码知识、电子商务、赏石文化。这既是利益的驱动,更是文化的凝聚。石头成了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拉近与外界距离,走向富裕的载体。祖祖辈辈守在家门口无人问津的石头,文化赋予了她无穷的魅力、无限的潜力,吸引着更多的人沉醉其中。 通过玩石赏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他们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既享受了物质成果,又得到了精神提升,对文化繁荣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思考一:如今唐河彩石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但大多还停留在民间自发阶段。政府部门精心组织和合理开发,建立中长期规划,建设相对固定的市场和会展地点,举办大型研讨推介活动,培育专业经纪人等,势在必行。 思考二:发挥专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唐河彩石研究会牵线搭桥,与国家和省市观赏石协会及当地政府积极运作,可乘申报中国观赏石之乡成功的东风,举办大型观赏石博览会,拉动地方石文化产业,提高保定的知名度、美誉度。 思考三:石文化产业涉及仓储运输、包装印刷、展会经济、旅游餐饮等一系列行业,在拉动地方经济、带动相关产业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政府引领,企业介入,协会运作,石友参与,多方合力,或许是唐河彩石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解码保定文化新现象之二.低碳素食 时尚生活的文化回归. □本报记者巧灵蔡萌君福. 如果说赏石文化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逐步由“士大夫”向普通民众延伸,加入了更多市场因素的话,那么诸如饮食这样的“天事”与所有人息息相关,更能体现出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保定作为京畿重地,文化底蕴深厚,天下美食荟萃。不论是早已名声在外的直隶官府菜,还是刚刚形成的素食风尚,都与保定独特的历史文化分不开。保定菜肴形成于春秋战国,发展兴盛于明清,改革开放后更是迸发出强大生命力。有记载的保定地方风味名菜有八百多种,近年来创新菜品达三百种之多。保定餐饮兼收并蓄,自成一派,如今保定菜馆开到了省城、京城,成为河北菜的代表。 在继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保定餐饮界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倡导素食,引领风潮。 11月28日,我市又一家素食馆开业,顾客蜂拥而至,大厅内座无虚席。当地一家网站素餐团购不到半天,订餐者就达一百多位。食素,成为追求健康生活人士的自觉行为。 多家餐饮企业早就在素餐上作过探索,1991年,玉兰香大酒店就有了“功德林”素餐;2002年,同乐馆创制了“素烤鸭”、“如意肥肠”等30多道素菜独立成席。如今,适应市场需求,保定会馆在研究清代素食谱的基础上,陆续推出直隶官府系列素食菜品,“官府素烩”、“直隶文四宝”等大受欢迎;在同美禅茶舍,顾客品茗赏石的同时,还可享受精美素食。 常在素食馆就餐的市民陈玲说,这里不让喝酒抽烟,进来之后,大家自觉小声交谈,就像在咖啡馆一样安静,内心不再浮躁。一顿饭下来,吃得舒坦,自己也感到很文明。 “保定是全国最早倡导低碳的城市之一,广大市民自觉践行低碳理念,吃素食是较好的体验。开业的时候,很多热心市民来帮忙,有的还送来花草、书法作品等,装饰就餐大厅。有时遇到拎着酒水的客人,店员说明素食馆的规矩,大家也就自觉地不喝酒了。”福田素食馆的陈嵘深有感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食用大量肉类和过于精细的食品,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不断增加。2011年市第一中心医院体检中心统计显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体检合格率仅为8%,而减少肉类,增加蔬菜、谷物、水果的摄入量,并且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情,是减少现代文明病的重要因素。 有关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吃素一天,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了180—360棵树;地球可利用的土地,三分之一用于生产喂食动物的农作物。因此,改革农牧业、倡导素食主义应该是优先的环保课题。2010年2月,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在全国家庭倡导减少荤食,合理健康饮食。 古代经典早就把素食提到心性的修为、文化的浸润、道德的塑造层面。素食,不仅是一种潮流,更是一种需要、一种追求。 素食受欢迎,不单是素食本身,更在于素食文化的吸引。许多素食馆大都有民乐演奏、奇石鉴赏、茶道表演等,文化元素的注入,让食客身心受益,流连忘返。 推广素食文化,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还上升到人类反思生命、敬畏生命、关注自身、关注未来的高度。有识之士希望更多人加入素食主义行列,大街小巷有越来越多的素食馆出现。 保定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风靡素食有扎实基础。率先在全国践行低碳理念的保定人,将素食作为切入点之一,契合了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力。素食风尚的悄然蔓延,不仅使人们享用了优良的物质产品,还拥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范例。 思考一:素食馆不经营肉食和烟酒,利润低,如果没有经济效益的保证,利国利民的素食行业就会难以为继,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 思考二:人们食鲜的热情减退后,光顾素食馆的次数会下降。开展素食品牌连锁经营,同时拓展绿色蔬菜基地、农业采摘、个性餐具等相关产业,会增加消费人群,降低经营成本。 思考三: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素食相对肉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饮食风险。每个家庭都应养成素食习惯,全社会共同参与,拥有清净身心和碧水蓝天,让文化的滋养无处不在。..
解码保定文化新现象之三.个性婚礼 文化包容的多重选择. □本报记者蔡萌苑竹巧灵. 文化渗透到吃穿住行、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积极主动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新兴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是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80后”、“90后”进入成婚高峰,其婚姻观、消费观、审美观也在不断转变。特别是有一定文化修养、思想开放的年轻人,崇尚标新立异,要求婚礼不落俗套;有些人受到了热播的韩剧、宫廷剧和穿越剧等影视作品的影响,渴望有一场属于自己的“秀”。在这种背景下,普遍流行的婚礼模式不再“一枝独秀”,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的个性婚礼成为保定又一文化景观。特别是今年“十一”以来,越来越多的特色婚礼,惊艳了保定人的眼球。 草坪婚礼渐受年轻人青睐。新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度过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时刻,简约浪漫的草坪婚礼,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 具有职业特征的婚礼悄然出现。红地毯两侧不再是司空见惯的鲜花,而是一字排开的灭火器。从事消防工作的新人,身着制服,在预防火灾的音画中步入礼堂;飞行员婚礼中,传递戒指的不是礼仪小姐,而是遥控的飞机模型。 怀旧主题婚礼引起关注。新郎新娘用海魂衫、红领巾、军挎包向众人展示那个年代的浪漫情怀和“穿越”的快乐。 电影婚礼应运而生。保定红色电影深入人心,许多年轻人利用电影拍摄场景,举办别开生面的婚礼,过一把明星瘾。 …… 如果说草坪婚礼体现的是自由风情,怀旧婚礼呈现的是美好回忆,职业婚礼彰显的是职业尊严,电影婚礼传递的是平民梦想,那么,渐成气候的中式古典婚礼,折射出的则是传统文化的深度回归。 乾书坤允,华服告天;龙腾凤舞,执礼亲迎;执手盟约,金玉定情……音律深沉悠扬;仪式庄重肃穆,仿佛回到了古代。亲朋好友共聚一堂,见证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结发仪式。 11月11日,秀兰饭店举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古典婚礼——周制婚礼。 身着端庄的古典礼服,新人入同牢席,酹酒祭天,食一牲肉,饮一匏酒,表达了甘苦与共、仁义孝悌的传统婚姻内涵,强调了婚礼作为“礼之大礼” 的神圣,体现了浓浓的古风。整场仪式宁静安详,直指人心,充满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穿上民族礼服,为自己举办一场古典婚礼,在越来越多代表民族传统的东西被重新表达的今天,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新娘王薇颇感欣慰。 从事多年婚庆行业的郝利健介绍,跟外地相比,保定人婚庆理念新,接受新事物快。保定婚礼更具多元化、包容性,更充满文化韵味。 录制过300多场不同风格婚礼的摄像师齐卫,深深感受到保定婚礼的丰富多彩和新锐时尚。 个性婚礼风起云涌,婚庆产业方兴未艾,需要更新的理念和更多的创意人才。我市至尊庆典婚庆公司经理庞丽萍说, 现在特别缺少婚礼策划师,但做好婚礼策划并非易事,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绵延的精神血脉,是形成民族认同感归属感的精神纽带,是孕育民族气质品格的精神基因。今天,重拾中华古典婚礼,既是传承文化的潜在需求,更是国人的心灵回归。 保定是座充满创造力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个性婚礼,植根于其深厚的文化沃土,也必将在特色文化引领、文化品牌提升等方面,走得更远。 思考一: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个性婚礼在讲究形式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化内涵,突出创新性,挖掘潜在需求。 思考二:个性婚礼应尊重公序良俗,避免愚昧落后、荒诞怪异等不良倾向,把婚礼作为传播文明、移风易俗的阵地,弘扬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文化。 思考三:建立健全保定婚庆行业协会,加强引导与服务,规范行业行为,信息共享,打造品牌,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思考四:对新兴的文化现象、有发展前景的文化形态,要给予大力扶持,使之走上稳健发展的道路。..解码保定文化新现象之四.守卫光大 文化建设的时代担当. □本报记者君福巧灵苑竹. 击楫誓中流,扬帆行万里。 在新一轮文化浪潮中,保定人勇立潮头,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我市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快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的步伐。在浓厚的文化建设氛围中,一大批有识之士进入文化传承与光大的行列,以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豪迈情怀,推动古城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江北紫砂艺术馆结合保定历史文化开发新产品;华中集团多次举办艺术大赛、文化寻根等活动;同美集团弘扬传统文化,谋划了系列公益慈善活动;长城集团与传媒联姻,探究保定文化精髓;正大集团进军旅游文化产业…… “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保定人,我们有责任尽一份力,发一份光。”凭着这种责任感,知名企业家康殿英退休后,创立了中华文人艺术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先后举办6次全国性大型书画展,着手“保定赋”、“保定文化名人志”、“今诗三百首”、“保定游记”的征集编写,还积极谋划参与保定之宝、涞水祖冲之碑廊、定州文博园、唐尧文化带等文化项目,共斥资200余万元,给古城留下丰富的文化资产。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为康殿英欣然题词:“中华传统文化的守卫者”。 除了康殿英这样的企业家,还有众多充满责任感使命感的团体组织,通过不同方式追祖跟宗,弘扬国粹。 河北农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利用文化墙等多种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引导商户完善人格,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经营水产的刘成说:“做买卖需要守规矩,有了道德约束,市场就有了秩序,大家才有钱赚。” 徐水釜山文化研究会坚持例会制度,每到周末,退休干部、企业家、教师、公安干警等聚集一堂,学习交流。“我们是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机构,出于内心的热爱,努力发掘、整理、保护炎黄文化。现在市里要建徐水釜山合符文化遗址公园,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劲头更足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彭文峰掩饰不住兴奋。 曲阳县成立了青年艺术沙龙,五六十名艺术爱好者每月在白家湾水库附近院落内,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切磋雕刻创作技艺,孕育艺术灵感。 在南市区西高庄村,每周六晚上,村民自觉到育民中心上课,国学、法律、音乐、美术等内容格外受欢迎。由于文化滋养,村民的道德观念不断升华,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无论是普通百姓对文化的默默传承,还是企业家的尽心竭力,都体现出我们古城人的自醒与自觉,这是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 思考一:保定志士仁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站在文化建设的高度,做了大量的文化守卫、探索工作。如何保护精英人才、 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发挥更大作用,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思考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需要在整合资源、提升高度、加强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有效组织、市场化运作,将“内生变量”发挥到极致,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思考三:保定处于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更适合发展第三产业。我们应借十七届六中全会倡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凝聚力量,再接再厉,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回归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特殊的文化渊源,曾经引以为豪的历史文明,不能沉没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应担当起时代使命,把文化基因植入肌体,融入血脉,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把保定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高高擎起,成就这座城市的再度辉煌。
{:soso__2362231983739085689_1:} 不错,支持下 我顶啊。接着顶 严重支持! 先看看怎么样! 呵呵,明白了 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