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矿物搜藏
博物馆的矿物搜藏。一座自然史博物馆搜藏并保存自然物和人为物,旨在做为自然界演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综观世界先进国家大型的自然史博物馆,都搜藏并展示矿物标本。区域所产的矿物是不可或缺的物件,民众透过标本、文字与相关影像或影片的介绍,对当地矿物及矿产的特性、成因、分布、开采历史、经济价值及对社会的影响,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知名的大型自然史博物馆更把搜藏的触角扩及全球各地,美国史密森机(Smithsonian Institution)所属的国家自然史博物馆就是典型的代表,它以拥有丰富的自然物闻名于世,它的矿物和宝石搜藏更是睥睨群伦。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本土矿产也曾扮演重要的角色。金瓜石与瑞芳矿区的金矿创下年产量近4,300 公斤的纪录,在远东地区独占鳌头。台湾闪玉(又称软玉)也写下辉煌纪录,在1975 年全盛时期年产1,461公吨, 占当时全球产量的90%。然而,现今社会环保意识抬头,矿区数量已屈指可数,开挖规模日渐萎缩,欲取得代表性或完整性的矿物标本更加困难,因此保存的工作益显重要。
矿物标本一向是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博馆)的重要搜藏标的,历经二十多年的努力,目前累积数量已近4,000 件。标本主要来源是馆内同仁到野外采集、教授及民间业余收藏家捐赠、国内外选购等。在系列馆藏矿物中,有采自台湾本土的,也有搜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性的搜藏包括台湾本地的北投石、自然金、硫砷铜矿、闪玉、澎湖文石,珍贵的锂蒙脱石模式标本,人见人爱的钻石、红宝石、碧玺、蓝宝石、祖母绿、海蓝宝石等原矿及其裸石。此外,还有许多自然界难得一见的稀罕标本,耀眼夺目的萤光矿物,气势非凡的硕大晶体,以及形色俱佳的典藏珍品。
(文章图片等转自:news.*.com/jiandi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