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某奇石店内,柜子上摆满了被称为本地戈壁石的五彩石。 温保民: 20万的石头卖了600元 温保民是土生土长的克拉玛依市乌尔禾人,而且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石头市场没有形成前,温保民一家三口靠三亩菜地生活,有时连孩子的学费都凑不齐。 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乌尔禾区很多和温保民一样的农民因石头摆脱了经济困境,走上了致富路,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 2001年前,温保民妻子种菜,他在靠近魔鬼城的一个通讯基站打工,在与游客的接触中,他发现石头也能卖钱,“不过那时候一块石头才两三块钱。” 虽然便宜,但总是能增加收入,温保民开始捡石头。闲暇之余骑上摩托车满戈壁找石头,“一年下来,油钱花了800块,一块石头也没卖出去,家里石头堆成了山。” 媳妇责备他“不务正业”,但温保民没有放弃,“停不下来,喜欢上就拔不出来了。” 直到2002年冬天,温保民捡的一块硅化木卖了800元钱,媳妇和他才发现,“原来石头这么有价值。” 2002年,温保民和妻子把地租给别人种,开起了奇石商铺,专营奇石交易。温保民拣石头,妻子负责经营,“那时候,乌尔禾的奇石铺只有两三家。”温保民回忆说。 从农民到商人再到奇石协会副会长,温保民的经历可谓传奇,“因为石头,咱也算个文化人了。” 没文化、不懂石头知识的时候,温保民曾经吃过大亏。 2003年,一位乌鲁木齐的游客以600元的价格买走了温保民店里的一块石头,付完钱后,那位游客又觉得有些愧对温保民似的回头对他说:“这块石头远不止600元,今后我会带更多朋友照顾你的生意,补贴你的损失。” 后来,温保民知道,他以600元买出去的那块石头价值高达20万元,“不懂啊,那时才意识到学习的重要。” 后来,那位“占了大便宜”的顾客再次来到他的店里,送给他一本古书《中国上海古全大集》,“那本书上全都是奇石知识。”温保民说。 通过学习,几年下来,温保民成了奇石专家。2008年,乌尔禾成立奇石协会时,他被大家推举为副会长。 经营奇石多年后,温保民还保持着最原始的方式——到深山里、戈壁上捡石寻石。 2006年11月底,温保民和石友一起租车去布尔津捡石头,住在哈萨克老乡的毡房里。 几天后,山里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白天,温保民他们在布尔津冰冷的河水里捞石头,晚上,他们睡在没生火的毡房里,“浑身冻得跟冰棍一样。” 返回时,雪特别厚、特别滑,不到200公里的路程,他们整整走了12小时,平均时速不到15公里。司机苦笑说:“你们为了找石头,差点丢了命。” 那次,温保民收获很大,但也失去了很多。他的双腿被冻坏了,为了做手术,妻子忍痛以低价卖掉了一块国画石。 手术之后,温保民失去了膝盖骨膜,现在每两年就要注射一次“玻璃酸纳”代替骨膜。 温保民认为,每一位奇石经营者和爱好者的经历,都堪称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