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共赏,尺案雅置
魏晋南北朝时,奇石从苑囿的假山构筑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陈设之物。《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载,文惠太子在楼观塔宇中“多聚奇石,妙极山水”。到唐代,赏石、品石的高手当属宰相牛僧孺、李德裕,唐代画家阎立本《职贡图》中就画有异域之人进贡玲珑山石的情景。https://www.710z.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212/02/204835scoewtc1e1lzvhzh.jpg
太湖石历史悠久,为古代四大名石之一。其石型苍劲圆润,雄浑有力,粗旷简洁,石峰能达到“一峰而薀千岩之秀的神效”。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提出奇石是一种缩景艺术,优游其间可达到“适意”境界的赏石理论。
白居易以太湖石为甲等,总结出“爱石十德”,以石之德涵养身心,这是古代“君子比德”理念的体现,《云林石谱序》曰:“圣人尝曰仁者乐山,好石乃乐山之意。”历代对石的品赏始终沿袭一条主线,即“君子比德”,以石比德来促进自己的修身、进学。
赏石四要领“瘦、漏、皱、透”至今仍是玩赏石头的圭臬。此件赏石呈灰白色,上为太湖石,下为花梨木雕刻底座,工艺保留宋代极简的风格。此件太湖石具有典型的宋元赏石审美遗韵,线条流畅,身姿挺拔,整体雲头雨脚,石表有孔洞灵巧,洞壑尤美,如观水云之月,风姿卓然。颇具高士风骨,气息浑朴苍老,但也不乏灵秀之意。太湖石上多窟窿,相互交错贯通,有“路路通”之意。
页:
[1]